CNML格式】 【 】 【打 印】 
【 第1頁 第2頁 第3頁 】 
李銘義:台灣對習馬會不需過度悲觀

http://www.chinareviewnews.com   2013-10-21 00:26:12  


屏教大12樓研究室後方能遠眺屏東市區。(中評社 高易伸攝)
 
  至於在第三階段,就是“高層的階段”。因為高層的見面不是那麼容易,必須要有底下的鋪陳。經過反覆的確定後,等定案後在確定談哪些內容。最後形成備忘錄、協議或是新聞稿。這些都需要長期的工作規劃。

  李銘義假設,馬英九明年若無法赴北京APEC,事實上也可以考量在其他地區、其它場合,讓兩岸的領導人進行對話。

  大陸國台辦發言人范麗青日前公開表示,“兩岸領導人會面是兩岸中國人自己的事,不需要借助國際會議的場合。”李銘義認為,這句話把兩岸領導人見面的很多可能性給封閉了,但同時也開啟了“兩岸領導人”單獨進行會面的可能性。李銘義認為,台灣當局不需過度悲觀。

  李銘義認為,在野黨抨擊范麗青的說法,此舉也封閉了民進黨跟共產黨交流的可能模式。既有模式若能建立,未來就算轉換執政者,也同是“一體受惠”的。

  同樣議題也適用在“兩岸服務貿易協議”上,如果服貿也是追隨國際市場的自由化與貿易走向,台灣的強度力量足以進行下一步開放。台灣不能片面要求大陸開放、讓利行為全在中國大陸。自由貿易仍就是有“取”與“給”的!兩岸的自由貿易與人員往來也應該朝此走向思考。 


 【 第1頁 第2頁 第3頁 】 


CNML格式】 【 】 【打 印】