CNML格式】 【 】 【打 印】 
【 第1頁 第2頁 第3頁 第4頁 第5頁 】 
掃描二維碼訪問中評網移動版 王英:台灣民眾國家認同中的政治理性分析 掃描二維碼訪問中評社微信
http://www.CRNTT.com   2015-04-29 11:10:24


 
  四、結論與思考

  台灣民眾的國家認同到底是理性抉擇、還是感性選擇的結果?兩岸學術界、包括島內學術界自身都存在較大的分歧。本文通過對台灣民眾國家認同困境中出現的三個關鍵議題的分析,認為理性選擇模式在台灣民眾的國家認同問題上具有解釋力。

  第一,台灣民眾的國家認同具有明確的目標追求。如果將台灣民眾的統獨立場簡化為“偏向統一”、“偏向獨立”和“偏向現狀”三個類別,則其政治願望分別為主張兩岸統一、追求獨立國家身份和兩岸不統、不獨、不戰。

  第二,台灣民眾的國家認同以利益驅動為主。在“台獨”導致台灣經濟衰退,“台獨”引發兩岸對立升高的情況下,台灣民眾的主流民意是清晰的,即要和平不要戰爭,要發展不要動亂,要發展經濟不要經濟衰退,要緩和兩岸關係不要兩岸對立。因此,國家認同中的理性主義轉向是清晰存在的。

  第三,台灣民眾的國家認同受外部條件的制約。按照西蒙的有限理性理論,認知和環境是影響或決定民眾理性選擇行為的兩個基本要素。同樣地,台灣島內對“民族一國家”這種國家構建的質疑也受到島內外各種現實條件的制約。

  第四,台灣民眾的國家認同受到利益驅動和價值誘導雙重影響。台灣的民意調查數據和台灣學者的研究都表明,台灣民眾對兩岸關係的態度似乎並沒有隨著兩岸關係大緩和、大發展以及大陸不斷向台灣民眾釋放善意而發生積極變化,有些甚至還相反。由此引申的問題是,感性認同在台灣民眾政治立場選擇中扮演怎樣的角色?對此,筆者將擇文另述。

  本文作者王英系江蘇省委黨校教授


 【 第1頁 第2頁 第3頁 第4頁 第5頁 】


CNML格式】 【 】 【打 印】 

 相關新聞: