CNML格式】 【 】 【打 印】 
【 第1頁 第2頁 第3頁 第4頁 第5頁 】 
掃描二維碼訪問中評網移動版 朱松嶺:維護推動兩岸政治關係前進展望 掃描二維碼訪問中評社微信
http://www.CRNTT.com   2015-04-29 11:09:07


 
  (三)政治基礎與政治關係良性互動

  七年來,儘管國共兩黨、兩岸雙方有這樣那樣的分歧,但堅持“九二共識”的政治基礎還算穩固。國民黨、台灣當局接受“九二共識”,宣稱“一中架構”,絕大多數台灣同胞也接受“九二共識”,肯定“一中框架”,在這樣的共同政治基礎至上,國共兩黨、兩岸雙方將兩岸政治關係有力推向前進。七年來的實踐證明,只要堅持兩岸共同政治基礎,國共兩黨、兩岸雙方就能擱置爭議、求同存異、良性互動,把兩岸關係推向前進。誰都無法否認,七年來是兩岸政治關係最好的時期,兩岸和解、海峽和諧、亞太穩定,兩岸為國際上解決類似問題提供了楷模。

  只要這個基礎得到堅持,兩岸關係前景就會越來越光明。反之,如果這個基礎被破壞,兩岸關係就會重新回到動蕩不安的老路上去。 習總書記這一判斷是建立在科學論斷基礎上的,隱含著對堅持“台獨”黨綱的民進黨的警示。因為,民進黨及其外圍組織通過塑造記憶符號的方式,用赤裸的“台獨”話語指揮現實,陰險地扭曲論述台灣意志而腐蝕了整個台灣意志,甚至以政治傳播的話語優勢漠視台灣沉默的大多數,打造所謂兩岸執政黨聯手賣台的理論,通過封閉台灣實現對社會的意識形態“生活台獨”的重塑。由於執政黨和政府在民間話語權上的天然不利地位,這種理論重塑和話語傳播很容易侵蝕民意、動搖民心。這種企圖包含著他們妄圖從革命民主的一元主義和某種多元主義的社會憧憬之間尋找先塑造台灣民族、台灣共同體,再實現“以族立國”的政治野心,但是由於兩岸血脈相連,塑造“台灣民族”、“台灣共同體”乃至“台灣共和國”的理論建構以沙為基,極易幻滅,“台獨”的空中樓閣塑造者心理上的極度不自信,使得他們不惜以台灣民眾的利益為代價,叫囂變態的愛台口號,對堅持憲制的國民黨割喉到斷;這也造就了這部分人妄圖斷絕兩岸往來,在相對封閉的空間閉門造車的渴望。因此,推行“台獨”分裂路線,反對或回避“九二共識”,就會給兩岸帶來巨大傷害,甚至可能將兩岸推向戰爭的邊緣。

  因此,今天透析兩岸政治基礎與政治關係之間的正相關關係有助於明道理、正視聽。也有助於警醒兩岸妄圖破壞共同政治基礎的政治勢力。其實,從兩岸政治關係史的角度看,兩岸政治關係還在生長中,還沒有必要急於定性。但充分兩岸政治基礎的重要性卻一點都不過分。“大事小以仁,小事大以智”的警句來自東周戰國中期的孟子,其時尚有周天子,也就是當時的大國、小國尚有“一中框架”這樣的政治默契。一邊破壞周天子權威、破壞“一中框架”共識,一邊無恥叫囂“大事小、小事大”者,有何資格強言仁智?唯天下共擊之!

  三、展望

  國共兩黨連體並株,自肇造以來合則兩利、分則兩害。回溯歷史,包括此次合作在內的三次國共合作,皆是兩黨以民族利益為重,相忍為國、一致對外、席捲北伐、抵抗侵略、反對“分裂”,凡兩黨政治互信強則合作強,則戰無不勝、所向披靡。第一次國共合作,實現了大革命的勝利;第二次國共合作,擊敗倭寇、奠定大國地位,中華民族復興由此漸露曙光。本次國共合作,在於反對“分裂”,和平、奮鬥、救中國。

  三次國共合作,均有願景。願景塑造行為、行為塑造規範、規範成就秩序、秩序帶來和平、和平指引繁榮、繁榮成就夢想。三次國共合作均有政治互信。但只有此次政黨政治互信上升為兩岸雙方政治互信,這成就了國共合作的高峰,但也帶來新的挑戰。

  “兩岸關係和平發展共同願景”的發布是兩岸政治關係上的創舉,作為兩岸政治關係的里程碑,它是兩岸共同政治基礎的載體,也是兩岸走向止干戈、尚和平,尋求破解政治難題大智大勇的嘗試。但是,建構一個大整體不能只革新制度和法律,如此的偉大視野還得在頭腦和心靈中進行。 中共十八大以來,習近平總書記提出了一系列兩岸關係的重要論述,將“兩岸一家親”、“共享中國夢”、心靈契合的統一等論述有機結合起來,從習總書記的論述,我們不難看出,立足全球視野、充滿民族關懷的論述和行動,已經將大陸領導人從精於謀算的戰略家轉變為中國夢的首倡者和堅定捍衛者,大陸領導人已經開始為鑄造新的兩岸時代精神領航。儘管兩岸政治關係可能還有急流險灘、還有“倒春寒”,甚至會引發“基礎不牢,地動山搖”的效果,但是兩岸已經興起新的大潮,中國夢回蕩著民族復興的黃鐘大呂,兩岸政治關係一定能在發展中得以解決。

  作者是北京聯合大學台灣研究所教授朱松嶺


 【 第1頁 第2頁 第3頁 第4頁 第5頁 】


CNML格式】 【 】 【打 印】 

 相關新聞: