CNML格式】 【 】 【打 印】 
【 第1頁 第2頁 第3頁 第4頁 第5頁 第6頁 第7頁 第8頁 第9頁 第10頁 第11頁 第12頁 】 
掃描二維碼訪問中評網移動版 邵宗海:兩岸和平協議能簽否? 掃描二維碼訪問中評社微信
http://www.CRNTT.com   2015-04-29 17:01:59


 
  叁、兩岸終止敵對狀態協議設計與推行

  兩岸終止敵對狀態,已從最初的構想層面,發展到各自當局在設計與推行層面的階段。不過,儘管各經過“江八點”與“李六條”背書過的政策承諾,但是兩岸對終止敵對狀態的推動,還是有不同的考量,而對於這麼重大影響的協議,雙方也從不同角度作了評估。

  一、台北具體的建議與措施
 
  1996年5月,李登輝就職第九任“總統”之際,在兩岸關係議題方面,顯見有他欲在任期之內完成的兩大任務:一是高層領導人的會唔,另一是兩岸敵對狀態的終止。後者的目標當希望推動兩岸和平的環境,而前者便是促使關係更形和諧。

  自此之後,李登輝在一些重大場合發表談話,以及接受媒體,特別是外國媒體訪問時,都有提到“和平之旅”的看法。 在他的思維裡,所謂和平之旅,當然就是包括與中共最高領導當局晤面,並就兩岸敵對狀態終止的簽署,達成協議。

  其實,對於敵對狀態終止的措施,台北早就開始運作,而且在李登輝時代已經進入了實質推行的階段,不過在策略上,台北毋寧說是採循序漸進方式,而且每一步驟,均有其政治意義的存在。
當然,到了2000年政黨輪替之後,陳水扁對這個問題的關注已不同于李登輝時期。也如前面曾說過的一樣,陳水扁的強調已從“和平架構”的建立取代了“終止敵對狀態”的簽署。但是不管如何,兩岸現階段所存在的“敵對狀態”,儘管雙方對此的解讀或定位不完全相同,畢竟是個不容否認的事實,當陳水扁無法全面排除這個“事實”之後,他必須要去面對,而且也要設法去尋求解決,所以他在2004年的“國慶致詞”中才會提出“兩岸應該正式結束敵對狀態”,並且希望透過雙方的協商談判,去建立互信機制,檢討軍備政策,以及形成行為準則。雖然,陳的重點是放在“後者”,但他也非常瞭解如果“前者”(兩岸敵對狀態終止)沒有先達成共識或是協議,是不可能有“後者”的結果。而北京也早在“五一七”聲明”發表時作了非常清楚的交代:那就是必須先進行平等協商,讓兩岸敵對狀態正式結束,然後才繼續商談類似軍事互信機制建立的議題。

  當然,台北到最後必須面對北京所提出類似結束兩岸敵對狀態的建議,如果雙方同意,就會經過“預備性磋商”、“非正式談判”以及“正式談判”等不同程序的過程。但是不管過程是簡單或繁雜,順利或阻撓,商談的雙方勢必準備一套談判的腹案。而1994年根據台北官方的證實,陸委會已針對兩岸結束敵對狀態的協商進行規劃。 這也就是說,只要兩岸一旦涉及敵對狀態終止的談判,台北即可拿出一套版本來因應。這一套版本,當然到了陳水扁執政時代仍然存在陸委會,最多應“外在環境變化”作些修正。此外,早在1996年12月“國發會”舉行時,一位接近李登輝“總統”的人士曾透露說,國民黨確實有意透過“國發會”的政黨討論與協商,對當時兩岸形勢有所突破。這位人士對所謂的“突破”,是指不管兩岸上不上得了談判桌,雙方先簽訂互不侵犯協定五十年,在這樣的協定下,台灣同意在五十年內絕不碰觸獨立問題,甚至願意消極地維持邦交國數目不增加,但相對的,中共必須放棄武力和不打壓台北國際空間。 不約而同的是,陳水扁在2005年2月25日接受美國新聞周刊專訪時,也提到他“可以認真考慮”推動兩岸“中程協議”,擱置爭議,維持五十年不變。而就在陳水扁被訪問之前,陸委會主委吳釗燮在接受路透社訪問也說,美國學者所提的“中程協議”有可參考之處,概念上與“兩岸和平穩定互動架構”相同。 
 


 【 第1頁 第2頁 第3頁 第4頁 第5頁 第6頁 第7頁 第8頁 第9頁 第10頁 第11頁 第12頁 】 


CNML格式】 【 】 【打 印】 

 相關新聞: