CNML格式】 【 】 【打 印】 
【 第1頁 第2頁 】 
胡錦濤出訪亞非 正月外交碩果累累

http://www.chinareviewnews.com   2009-02-10 09:00:29  


胡錦濤主席今日啟程出訪亞非五國。圖為胡主席2007年訪問非洲。(資料相)
  中評社北京2月10日電/國家主席胡錦濤今日啟程出訪亞非五國,第一站是沙特阿拉伯。胡錦濤此行歷時一星期,除沙持外,會訪問馬里、塞內加爾、坦桑尼亞以及毛里求斯。

  外交部說,中沙兩國將會商討能源合作。胡錦濤訪問沙特阿拉伯期間,將與國王阿卜杜拉會談,會晤海灣合作委員會秘書長,並且參觀中資企業承建的水泥生產線。

  沙特是中國最大的能源供應國,去年供應3600多萬噸石油,能源合作將是胡錦濤與阿卜杜拉會談的重要內容,但未確定會否簽署具體合作文件。

  之後胡錦濤將轉到非洲,訪問馬里、塞內加爾、坦桑尼亞及毛里裘斯,出席一些中國援建項目的動工或完工儀式,並探望在非洲的中國醫療隊隊員。

  “正月外交”碩果累累 中國高層密集出訪開外交好局 

  瞭望周刊文章說,農歷新年伊始,中國高層密集出訪。繼溫家寶總理1月27日至2月2日出訪歐洲四國(瑞士、德國、西班牙、英國)和歐盟總部,並出席世界經濟論壇年會之後,胡錦濤主席將於2月10日至17日訪問沙特阿拉伯和非洲四國(馬裡、塞內加爾、坦桑尼亞、毛裡求斯),習近平副主席將於2月8日至22日訪問拉美五國(墨西哥、牙買加、哥倫比亞、委內瑞拉、巴西)和馬耳他,回良玉副總理也將於2月7日至19日訪問拉美四國(阿根廷、厄瓜多爾、巴巴多斯、巴哈馬)。 

  中國高層此番高密度出訪被外電譽為“正月外交”,不僅掀起了2009年中國外交的首個高潮,也凸顯全球變局下的中國危機外交與經濟外交大放異彩。 

  文章說,當前國際形勢正經歷冷戰結束以來最深刻的演變,國際秩序新陳代謝加快,國際戰略格局多極化加速推進,主要大國加緊戰略調整,全球性問題紛繁複雜,地區熱點此起彼伏,特別是愈演愈烈的金融危機導致世界經濟陰雲密布,給各國發展帶來空前嚴峻的挑戰。值此緊要關頭,中國與世界的聯繫日益緊密,世界對中國的期待不斷增加,中國高層密集出訪有助於推動國際社會協力應對金融與經濟危機,有助於加深外界對中國應對危機舉措與和平發展的了解,有助於促進世界經濟早日恢復穩定增長。 

  不僅如此,中國高層在新春之際密集出訪,與有關國家就應對國際金融危機等深入交換意見,充分闡述中國的主張,為世界經濟加油,為中國經濟鼓勁,展現了中國負責任與建設性的立場,表明了中國政府積極應對國際重大危機與全球大變局,敢於面對挑戰、迎難而上,反映了新時期的中國外交善於化挑戰為機遇,捕捉戰機、趨利避害、順勢而上、趁勢而為,戰略主動性日益增強,高層出訪因而具有深遠影響。 

  首先,中國高層此番密集出訪,充分體現了新時期中國外交牢牢把握中國與世界日益緊密互動的潮流,堅持統籌國際與國內兩個大局的方針。當前國際金融危機對中國的衝擊日益顯現,中國經濟增速下滑、外貿出口明顯下降、就業壓力急劇增大。對此,中央明確將“確保經濟平穩較快增長”作為2009年的頭等大事,及時確立了“保增長、擴內需、調結構”的九字方針,出台了4萬億元人民幣的經濟刺激方案,制定了包括財政、稅收、產業振興、社會保障等在內的危機應對系統計劃,並已收到初步成效。要實現中國經濟的持續平穩較快增長,需要加快轉變經濟發展方式,確保投資、消費與出口“三駕馬車”均衡協調發展,其中,穩步並加快推進中國經濟“走出去”將起到重要作用。中國高層此番密集出訪的一個重要方面,便是促進中國出口市場的多元化與對外投資,促進“內需”與“外需”的互補聯動,為實現國內“保增長”的首要任務營造良好的國際環境。 

  其次,中國高層此番密集出訪,突出危機外交與經濟外交的主軸,意在增強國際社會戰勝金融危機的信心,增進中國在國際經濟領域的話語權。溫總理的歐洲之行被譽為“信心之旅”,他在世界經濟論壇年會等多個重要場合反覆強調“信心、合作、責任”六個字,闡明了應對金融危機的“中國藥方”,不僅積極推動中歐這兩大重要經濟體共同應對金融危機,還就4月份將在英國倫敦舉行的20國集團經濟峰會與歐盟加強溝通協調,就建立新的國際貨幣金融體系增進雙方合作。溫總理同時還旗幟鮮明地反對貿易保護主義,義正辭嚴地批駁所謂中國應對金融危機“負責”的謬論,有效維護了中國形象。 

  再次,中國高層此番密集出訪,表明新時期的中國全球戰略布局日臻完善。此番出訪國家集中於歐洲、非洲與拉丁美洲,涵蓋了西方發達國家與亞非拉發展中國家。其中,歐盟現為中國第一大貿易夥伴,2008年雙邊貿易額超過4200億美元,中歐互利合作的重要性在多極化加速推進的當今世界日益突出,而在金融危機加重之際,中歐深化經貿合作與政治互信則更顯重要。中東、非洲、拉美地區是中國重要的政治與經濟夥伴,三地集中了大量的發展中國家,不僅是中國大外交的“政治基礎”,而且是中國拓展海外資源能源、投資場所與市場的重要目標,是中國經濟“走出去”與實現海外利益的重要對象。其中,胡錦濤主席對沙特和非洲四國的訪問,必將促進中國與海灣合作委員會集體合作,推動落實中非合作論壇北京峰會成果,深化中沙戰略性友好關係和中非新型戰略夥伴關係。 

  同時,中國高層此番密集出訪,充分兼顧了應對金融危機的當前需要與長遠戰略考慮,是著眼於“危機後”中國和平發展的“布局謀篇”,有助於占據未來國際秩序的制高點。在新舊國際格局與新舊國際秩序轉換加快之際,在國際與國內兩個大局互動加深之時,中國高層通過對歐、亞、非、拉的密集出訪下“先手棋”,發出中國聲音,維護中國形象,拓展中國利益,追求互利共贏,倡導和諧世界,催生和平、穩定、公正、合理的國際新秩序,牢牢抓住了國際戰略主動權。 

  “海日生殘夜,江春入舊年。”金融危機雖是嚴峻挑戰,但也蘊藏著重大轉機與新希望,動蕩不定的世界變局更孕育著新的國際秩序。新春之際中國高層的密集出訪,不僅為2009年的中國外交開好了局,更預示著危機之後中國的和平發展必將“潮平兩岸闊,風正一帆懸。” 


【 第1頁 第2頁 】 


CNML格式】 【 】 【打 印】 

 相關新聞: