CNML格式】 【 】 【打 印】 
陳一新:大軍壓境 新兩岸關係正加速形成

http://www.chinareviewnews.com   2009-11-16 11:02:27  


陳一新:大陸學者與專家“大軍壓境”,的確為兩岸政治談判氣氛的暖身造成一定的宣傳效果,但是兩岸要展開政治對話與談判,仍有一段不算短的路程。
  中評社香港11月16日電/台灣淡江大學美洲研究所教授陳一新今天在《聯合早報》發表文章說,“兩岸一甲子”研討會前兩天轟轟烈烈舉行,有共識,也有分歧。大陸學者與專家“大軍壓境”,的確為兩岸政治談判氣氛的暖身造成一定的宣傳效果,但是兩岸要展開政治對話與談判,仍有一段不算短的路程。

  研討會中出現的一些共識至少有三點:

  首先就是新兩岸關係正加速形成,在兩岸不斷建立信心、積累共識之後,兩岸關係的新格局遲早將形成。

  其次,大陸方面指出,和平協議只是階段性的協議,不是終極的協議,台灣方面也多認為這種提法是符合現實的。事實上,在綠營反對階段性和平協議的情況下,任何以統一為目標的和平協議在台灣社會都是不成熟的。

  第三,大陸方面認為,兩岸政治談判要先易後難,從研究探討開始,漸進到共識,不能操之過急。對此,大多數台灣學者也多能認同。問題在於,雖然兩岸談判講究互動互惠,但中國大陸大,台灣小,北京若不率先釋出誠意與多方施放善意,恐怕台灣人民很難感受到大陸的誠意與善意。

  陳一新認為,儘管兩岸已有一些共識,但如果雙方在以下一些爭議議題上只見機鋒,或是相持不下,恐怕只會延宕兩岸政治對話與談判的時機。

  第一,大陸方面主張只有在兩岸關係和平發展,堅持“一個中國”和有效遏止台獨的基礎上,台灣參與國際活動的問題才能解決。他們表示,“一個中國”已是國際社會的共識,台灣若采對抗政策是沒有出路的,台灣接受“一中”現實,不會有損失,可以得到更多空間。顯然,他們還不懂台灣人民的心。台灣人民固然希望北京協助台北擴大參與國際活動,但如果代價是接受北京版本的“一個中國”原則,則恐怕只有說“不”。

  第二,大陸學者與專家多認為,無論是談兩岸政治定位、結束敵對狀態、軍事互信機制,還是和平協議,都不能離開“一個中國”原則。如果他們認為異口同聲強調“一個中國”,會有助於兩岸政治談判在北京的意志下進行,那就大錯特錯。難道他們忘了胡錦濤曾經說過“勿強加己意於對方”嗎?

  台北不要“城下之盟”

  陳一新文章說,胡錦濤曾公開宣示,“九二共識”是兩岸複談的關鍵。惟從台北看來,北京自“胡六點”後已不再提“九二共識”,更不提“一中各表”。對此,大陸學者矢口否認,指出他們仍然尊重“九二共識”。問題是,如果大陸學者與專家在這兩天會議“心口如一”地只提“九二共識”,兩岸學者與專家會為這個問題吵成一團嗎?

  在過去兩岸長期爭奪中國代表權的歲月中,台北的確曾主張“一個中國”,但是卻與北京主張的“一個中國”迥然不同:前者指的是“中華民國”,後者指的是中華人民共和國。北京如果想混為一談,就是有意吃台北豆腐,既沒善意,更沒誠意。

  第三,大陸學者與專家認為,美國是導致兩岸分隔一甲子最重要的外部原因,並強調兩岸事務不容外國勢力插手。問題是,不論華府動機為何,大多數台灣人民可能對美國這個“外部原因”還是感念的。因為沒有美國的干預,台灣可能早就被大陸“解放”,台灣人民遭到“血洗”,兩岸學者與專家這兩天也就沒有機會共聚一堂,開“兩岸一甲子”研討會了。更何況,在江澤民與胡錦濤主政期間,北京都曾透過華盛頓影響台北。從這個角度來看,“外部原因”有時也是有其價值的。

  第四,大陸方面既反對美國對台軍售,也不贊成台灣向外國採購武器。問題是,只有美國繼續對台軍售,台灣才有信心與大陸談判,否則在沒有自衛的情況下,台北與北京的任何政治協議,豈不在台灣社會被認為是“城下之盟”?

  陳一新文章說,最後,從以上的討論來看,兩岸的爭議主要來自不同的政治體制。在台灣,政府設定“國家”政策的議程,但民意決定大多數政策的方向。強大的民意常使“內閣”在施政上搖擺不定或瞻前顧後,而官員也經常面臨解職的壓力,這不是生活在“威權體制”的大陸學者與專家所能想象的。台灣的民主不僅是一個價值體系,也是一種生活方式,更是一個過程,這使得任何台灣領導人都不會、不願、也不敢向它挑戰,只因為他們自己就是台灣民主的一部分。

  從這個角度來看,生活在不同政治制度下的兩岸學者與專家還需要一段時間相互調整。


    相關專題: 兩岸二軌對話 重量級人物激烈交鋒

CNML格式】 【 】 【打 印】 

 相關新聞: