透視俄美關係:俄羅斯重塑俄美關係

http://www.chinareviewnews.com   2006-07-04 17:47:39  


國力上升,俄羅斯不甘為人後。
  中評社訊╱題:“透視俄美關係:俄羅斯重塑俄美關係”,作者:石澤(北京),中國國際問題研究所高級研究員、中國周邊安全研究中心主任
  
  •俄美關係近期出現哪些變化?
  •爲何說國際形勢的演變有利於俄羅斯?
  •俄美關係的發展前景爲何?
  
  近期以來“俄羅斯因素”在國際舞台上十分搶眼,其外交主動進取的新態勢已引起國際社會的廣泛關注。俄羅斯在內外政策的一系列重大問題上,勇於堅持國家利益,公開對美國說不,與美關係抗爭的一面日漸突出。美國及西方國家政要已對俄表示不安和警告,美副總統切尼甚至在五月初對俄發出狠話,指責俄“在民主和人權方面倒退,用石油作武器恫嚇和訛詐鄰國”。美一些政客還揚言要退出今年七月在聖彼得堡召開的G8峰會,以此來要挾俄。圍繞著G8峰會問題媒體已將俄美關係炒得沸沸揚揚,有的評論甚至認為俄美關係大有回歸冷戰之勢。

  俄對美政策顯示階段性變化

  (1)俄堅持依照國情走自己的發展道路,已偏離美設定的發展模式。蘇聯解體後,以西方模式改造俄羅斯,進而將其納入所謂民主國家的陣營,是冷戰後美構建以其為主導的國際秩序的中心環節。在事關俄羅斯發展方向問題上,美苦心經營十幾年,誘壓兼施,內攻外擠,迫使俄按美既定的模式就範,並且揮舞大棒防止俄在此問題上出現越軌行為。然而俄事態的發展卻事與願違。普京就任後即開始為日後,出台大刀闊斧的治國方案作鋪墊。他幾經探索之後,決定實施振興俄羅斯的強國戰略。普京通過實行政體改革來強化中央政權,嚴厲打擊寡頭勢力,重新直接任命地方領導人,限制有西方背景的媒體及非政府組織活動,結束了俄長期以來國內政局動蕩的局面,進而實現了俄式“可控民主”替代西方模式的轉變。

  (2)在獨聯體事務上不懼與美抗爭。獨聯體是悠關俄生存和發展的戰略利益所在。它不僅事關俄羅斯的穩定、主權和領土完整,也事關俄的未來。俄經濟發展需要依賴獨聯體國家的資源和市場,尤其是普京奉行的強國戰略,獨聯體國家更是俄須臾不可離開的戰略依託。俄要重塑大國地位,而美則極力在此擠壓俄,防其做大,雙方都極為看重在獨聯體的角鬥。多年來獨聯體始終是俄美博弈的前沿陣地和主戰場。俄羅斯受實力和國內形勢的制約,較長時間以來面對美的擠壓只能奉行退讓政策;美強俄弱,美攻俄守幾乎已成為雙方關係的常態。美對獨聯體國家的擴張和滲透已數次使地區形勢亮起紅燈,尤其是美策動的“顏色革命”浪潮已危及到俄生存的底線。普京對獨聯體政策的重大轉變,也正是緣於“顏色革命”的侵襲。在俄美圍繞“顏色革命”的新一輪鬥爭中,俄一改往日甘居人下、虎頭蛇尾的慣常做法,站出來與美爭鋒。在政治上旗幟鮮明地支援俄中意的獨聯體國家領導人,深化與其合作;注重運用經濟槓桿,對擁俄國家提供經援和增加投資,同時利用能源武器敲打“西靠”的離心勢力;整合俄居主導地位的“集體安全條約組織”和“歐亞聯盟”等多邊機制,向美駐中亞軍事基地施壓,以此來強化俄在獨聯體的政治和軍事存在。

  (3)積極參與熱點問題的解決,挑戰美的單邊主義。近來俄羅斯的外交行動已越出獨聯體國家的範圍,開始向對俄具有重要海外利益的熱點問題延伸。俄反對美對伊拉克動武,利用聯合國等多邊機制多方斡旋,聯合德法中等國對美加以牽制;積極介入朝鮮半島核問題,加強與有關各方接觸,主張實現半島無核化和在兼顧各方利益的基礎上尋求和平解決;俄不失時機邀請哈馬斯領導人訪俄,以彰顯俄在地區事務中的影響和作用;俄在近期趨於激化的伊朗核危機問題上表現更為活躍,堅持反對美違背聯合國憲章對伊朗動武的立場,並就解決伊朗核問題提出備受各方關注的在俄境內處理伊朗核廢料的重要建議。俄在伊朗核危機中獨特的表演,使國際社會再次看到在一度沈寂之後俄重新發揮大國作用的身影。

  (4)實施強軍戰略,維護與美的戰略平衡。針對近來美方關於俄美軍事力量對比美已佔據戰略優勢的叫囂,俄強調必須以最有力的方式維護與美的戰略平衡。普京在國情咨文中強調“俄需要強大的軍事力量來抵禦外敵入侵和應對外來政治壓力,鞏固國防的重點將用於實現三位一體的核力量現代化”。俄國防預算連年遞增,近期內俄海軍將裝備載有“布拉瓦”導彈的新型核潛艇,俄五個戰略火箭團已裝備“白楊一M”戰略導彈。振興軍備已成為俄面向未來的戰略選擇。

  俄美關係發展態勢對俄有利因素增加

  目前,與美國較勁的俄羅斯其整體實力仍遠遠落後於美國,美強俄弱的態勢並未發生根本改變,但近期國際形勢的演變,已出現對俄有利的因素:一是俄羅斯在經過多年徘徊之後已開始走上復興之路。近年來普京強化國家機器的努力已取得明顯成效,地方勢力和極端分裂勢力受到打壓,政局穩定,中央政權的把控和運轉能力明顯提高。經濟連續數年出現較快增長,通訊、交通、冶金、建築等領域投資增加,消費對經濟發展的拉動作用顯現;尤其是石油美元收入盈餘,外匯儲備已超過2200億美元,俄已基本償還所欠外債。多年來,困擾俄的經濟頹勢已得到明顯扭轉。俄羅斯內部形勢的良性變化進一步強化了現政權應對內外危機的能力。普京的治國方略得到社會和民眾的廣泛認可和支持,民族的凝聚力和自信心增強,俄已萌發出在國際舞台上一展身手的強烈願望。對俄羅斯未來發展更為重要的是,美及西方強加的發展模式已失盡民心,俄終於在幾經碰撞之後找到了適合國情的發展之路。二是石油美元抬升了俄羅斯的國際地位和影響力。全球化背景下經濟的快速發展,致使世界市場對能源的需求成倍增長。作為油氣出口大國的俄羅斯在世界經濟中開始扮演舉足輕重的重要角色。隨著歐亞國家對俄能源需求的增加,在經濟上對俄的依賴也將進一步增長,俄在世界能源供應體系中的地位將愈加突出。受能源因素的刺激,俄在國際事務中已成為居有相當發言權的參與者;俄手中擁有的能源武器,已成為發揮大國作用強有力的支撐。三是美擴張勢頭受阻,對俄制約能力減弱。美推行大中東計劃已招致大多數伊斯蘭國家的反感和抵制,處境孤立。巴以和談因仇美的哈馬斯上台陷入僵局;美在阿富汗、伊拉克深陷泥潭,重建進程步履艱難,尤其是面對伊朗核危機的挑戰,美進退兩難,處境尷尬。美在獨聯體國家策動的“顏色革命”屢屢碰壁,形象受損。在反恐和核不擴散問題上美奉行雙重標準,不僅危及國際安全形勢,同有關國家的關係也日趨緊張。美國內近期反戰運動興起,黨派傾軋,醜聞不斷,布希政府已面臨國內巨大的壓力和制約。美推行單邊主義受阻,內外交困,民心不彰,強勢地位已打折扣。美在多方受制的情況下,已無瑕與俄過分叫板,相反在一系列棘手的國際問題上有求於俄的配合和助力。俄已看准美的軟肋,在國情好轉,底氣增加的情況下,開始把握時機,主動出擊,借力打力,外交得分不少。

  俄美非敵非友關係的前景

  俄美關係近期雖然齟齬增多,矛盾凸現,但兩國仍維持著冷戰後形成的非敵非友關係的框架。在當前的國際格局中,俄美如重啟對抗,任何一方都承受不起為此付出的沈重代價。此番交惡雙方只是在圍繞G8峰會從各自的戰略考慮進行新一輪的討價還價。目前美壓俄的首要考慮是,迫使俄在伊朗核問題上軟化立場,配合美儘快解決處在戰爭邊緣的伊朗核危機問題;美要挾俄奉行的對內政策和獨聯體政策,意在警告俄收斂鋒芒,不要走得太遠,主要著眼點還是為親美勢力撐腰打氣;美為G8峰會設置障礙,雖有打亂和干擾俄戰略安排的動機,但現實考慮還是希望俄能在美所關注的重大問題上作出讓步。美在其單邊主義受挫,對中國發展前景捏拿不準的情況下,早已清醒地意識到俄的政策趨向對於維持全球戰略平衡的重要作用。因此,美只是壓俄讓步,並無意與俄攤牌。俄雖無法接受美提出的高要價方案,但深知美對俄建立經濟發展所需外部環境的重要份量,更何況G8峰會召開在即,俄對此會精心準備,寄予厚望;如美從中作梗,俄的努力不僅將大打折扣,更為嚴重的是將打亂俄重振大國地位的有利進程。因此,俄能否成功舉辦G8峰會在相當大的程度上取決於美的參與和配合。可以說,在美俄分別看重的伊朗問題和G8峰會問題上都有求于彼方。除此,俄美在維護全球安全與穩定、打擊恐怖主義、防止核不擴散體制崩潰以及在應對非傳統安全威脅方面還有共同利益,雙方均需要借重對方,開展合作。目前俄美關係雖跌入冰點,可是從雙方近期的關切看,圍繞G8峰會,雙方仍存在一定的妥協空間。但是透視俄美關係整體的發展趨勢,兩國關係的前景並非樂觀。原因在於雙方難以彌合的戰略利益和目標間的差異非但沒有減少,反而在不斷擴大:俄爭當世界大國的情結日甚,急於找回自己在國際舞台上應有的地位,愈加看重自己對世界事務應有的話語權和影響力;而美對俄的不滿和防範增加,對俄政策已開始從有限合作向有限遏制轉變,對俄重新崛起欲增加新的牽制籌碼。美要維護自己在世界格局中的主導地位,俄則要突破長期以來俄美關係中不對稱、不平等的定式,不再情願繼續充當被美欺辱的小夥伴角色。俄政局穩定和國力回升之後,美對俄內外政策的牽制和影響力已逐漸減弱,俄在國際事務中對美的挑戰將會增多。至今,俄美關係始終尚未形成雙方認可的合作和調節機制,伴隨著雙方衝突和挑戰因素的增多,兩國關係脆弱的基礎在新的國際環境中正面臨著嚴峻考驗。兩國雖存在有限的合作空間,但矛盾和衝突已逐漸上升為主導面,發展前景的不穩定性和不確定性已成為當前俄美關係的基本特徵。

  (全文刊載於《中國評論》月刊2006年7月號,總第103期) 

CNML格式】 【 】 【打 印】  

 相關新聞: