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1 2 】 
中日韓油氣合作:潛力、障礙與路徑

http://www.chinareviewnews.com   2006-04-21 16:49:20  



  中日韓三國政府關於能源合作的歷程

  目前,中日韓關於能源領域的初步合作意向均是在與東盟合作的推動下行動的。

  從二○○三年開始,中日韓與東盟就能源合作問題開始進行官方合作。在二○○三年九月簽署的《中日韓推進三方合作聯合宣言》中,中日韓明確宣佈要擴大三國在能源領域的互利合作,共同致力於加強地區和世界的能源安全。

  二○○四年六月九日,第廿二屆東盟能源部長會議及第一屆東盟和中日韓能源部長正式會議在馬尼拉相繼舉行,商討本地區能源供應安全和加強能源領域合作等問題,以滅少國際油價波動給本地區經濟發展帶來的不利影響。在東盟和中日韓能源部長會議上,與會代表主要就能源安全、天然氣開發、石油市場研究、建立石油儲備和利用可再生能源等五個問題進行了討論;並決定在平等互利的基礎上進一步加強東盟和中日韓之間的能源合作夥伴關係,實現更大的能源安全和可持續性發展的共同目標。

  二○○四年六月廿二日,在青島召開的亞洲合作對話第三次外長會議上,亞洲外長發表了旨在加強能源合作的《青島倡議》,認為可持續、穩定的能源生產和供應符合每個國家的根本利益,是各國能源政策的共同目標和各國人民的強烈願望;強調能源安全是國際社會共同面臨的問題,祗有通過坦誠對話、互利合作才能解決,能源合作應成為區域和國際合作的重要組成部分。
  
  中日韓油氣合作存在的障礙

  一、三國在建立油氣區域合作機制的急切程度上有所不同

  中日韓三國各自油氣安全現狀不同,對於建立油氣區域合作機制的急切程度也有所不同。中國目前經濟高速發展,對油氣需求與年俱增,對外依存度較大。且由於中國參與國際石油競爭較晚,對外油氣戰略有較大的局限性,如進口來源較為單一,運輸通道缺乏強有力的軍事和經濟保障,未能建立石油安全保證體系,國內經濟結構有待調整,節能技術和新能源的開發利用不夠成熟等等。因而,建立東北亞能源多邊合作機制對於中國而言,是極為重要且較為緊迫的。韓國雖建立了石油安全戰略保障體系,節能技術與新能源的開發利用均較為成熟,但作為亞洲最大的煉油基地,其對外能源依存度大,因而也較為急迫。

  但日本則不同,日本的石油雖然幾乎全部進口,但日本建立了一套相對完備安全的石油進口系統。日本注重與中東國家保持良好關係,且依靠美日軍事同盟的便利和自身強大的海上自衛隊的保護,日本的海上石油運輸,較中國的安全系數要高許多。運輸石油的油輪幾乎都是日本本國的,每艘油輪都與日本本土保持聯繫,隨時應對突發事件。日本還是國際能源機構的成員,與西方工業國家的石油合作又增加了一道保險。所以,雖然日本本國石油資源匱乏,但石油供應很穩定。日本並不急於謀求建立東北亞多邊能源機制,但又不想被排除在外,體現出若即若離的特點。

  二、中日韓能源安全指導思想差異較大

  目前,中日韓關於能源領域的初步合作意向均是在與東盟合作的推動下展開的。中日、韓日之間特別是中日關係的僵持狀態致使東北亞能源合作缺乏強有力的政府推動。日本與中國、韓國在國家的發展方向、對外戰略的重點不同。從歷史和現實情況來看,日本始終不能以一種平等合作的態度來參與到東亞合作進程中來,而是將合作的重點放在了歐美,在東亞的一系列問題上則喜歡「單打獨鬥」。近來日本對東亞鄰國姿態趨於強硬化,其深層原因就在於「身在亞洲心在美」的外交理念。日本欲「挾美制亞」,充當東亞的霸主。關於建立石油戰略體系的構想,日本有著其自身的謀劃,其未來石油戰略的核心思想是謀求在東亞構築一個由日本為主導的運輸、儲備、市場定價三位一體的石油安全體系。因而日本對外採取強硬立場,加強與中、韓兩國,特別是與中國在石油領域的競爭,尤其體現在對俄羅斯石油進口與管道運輸方面。日本在沒有做任何可行性研究和技術準備的情況下,不惜代價,力主俄政府鋪設「安納」線,其深層次原因不僅僅是保障其自身石油安全,更重要的是日本在俄石油管道競爭中獲勝,迫使中國繼續向中東尋求油源,則中國在中東石油進口中的風險與運輸中的「馬六甲困局」難以化解,能源安全將成為中國經濟增長與社會發展的巨大隱患。

  三、三國關於東海海底區域主張的分歧

  東北亞主要國家之間有著較深的歷史仇恨和民族積怨。近幾年來,中日處於經濟熱,政治冷的僵持狀態中,歷史問題是一個重要因素。此外,東亞地區就某些島嶼的主權歸屬問題、海域劃界問題產生了一些爭端,主要有中國與日本之間的釣魚島之爭、中日東海海域劃界的問題,以及韓日之間的獨島之爭等。

  東海是中日韓三國環繞的一個半封閉的海域。根據《聯合國海洋法公約》第七十六條對「大陸架」的定義,廣闊而平緩的東海大陸架,是中國大陸在水領域的自然延伸,原則上可以一直伸展到水深二千五百米的切斷面為止;根據這一關於大陸架的自然延伸定義,中國的領土可直達沖繩島附近的深海槽為止。中國根據聯合國關於陸地領土自然延伸原則,宣佈東海大陸架始終是大陸領土的自然延伸,中國大陸架的要求抵及沖繩海槽(沖繩海槽是東海的重要地理單元,它北部水深六百至八百米,南部水深超過二千米)中心線,並認為沖繩海槽證明中國和日本的大陸架是不相連的,海槽可作為它們之間的分界線;日本則主張採用等距離線或中間線的原則劃分大陸架,並認為海槽僅是兩國大陸邊緣延伸中偶然的凹陷,日本的二百海里大陸架要求不受其影響。其所謂「本國大陸架」勘測的範圍包括中國領土釣魚島、日本與韓國有爭議的獨島等海域,總面積達六十五萬平方公里,相當於日本國土面積的一點七倍。
  
  四、中日韓油氣合作中的美國因素

  冷戰結束後,美國的全球戰略是建立以美國為主導的單極世界霸權。與之相應的是,美國在全世界試圖建立以其為主導的能源格局。美國不僅將其勢力滲入中東、裏海地區、北非與西非等世界油氣產地,而且加強了對各海上運輸戰略通道的控制。在東亞,美國則不斷強化美日軍事同盟,增強其在東亞的影響力,日本油氣安全體系也正是建立在美日同盟的基礎之上,由於美國在全球能源體系中的主導地位,加強了日本對其能源安全的信心,這也是日本在油氣領域中處處與中國針鋒相對、而對於東北亞能源多邊合作機制的建立採取觀望態度的緣由。因而,中日韓三國相互間在能源領域難以找到利益的契合點,對外未能形成合力,在國際能源領域中處於弱勢地位,能源合作嚴重滯後與其他地區。因而在建立東北亞多邊能源合作機制的時候,不能不考慮美國的因素。
  
  分階段推進中日韓油氣合作

  能源合作的領域是較寬泛的,但東北亞各國,尤其是中日韓三國對多邊能源合作方式的理解還更多地停留在石油貿易這種簡單的形式上,而區域能源市場、共同石油戰略儲備、建立區域能源共同體、組建國際能源開發財團等許多合作方式還沒有納入合作的視野。當然,這一領域的合作應是循序漸進的過程。而在這一進程中,中國可以分步驟、分主次、分階段地開展與韓、日合作。

  首先,中韓沒有歷史遺留問題的障礙,兩國均有能源領域合作的意願,協調與合作的條件較為成熟,可以迅速展開並向縱深發展。雙方共同的利益主要體現在:保障能源的穩定供應與合理價格的方面、油氣海上運輸及與中亞油氣管道鋪設方面、建立共同的石油戰略體系方面、國際資源市場信息互享方面及新能源的開發與利用的技術層面等等。中韓兩國有著較大的互補性,合作前景較為廣闊。

  其次,關於與日本的能源合作需要克服的障礙較多,且主要存在於政治領域,其問題的解決需要兩國政府的誠意和時間。因而中國政府目前關於同日韓能源的合作應側重於韓國,並以此作為推動東北亞地區能源合作的契機,這一戰略選擇同中國當前與未來長遠發展利益是相符的。

  (全文刊載於《中國評論》月刊2005年11月號,總第95期)

【 第1頁 第2頁 】   【CNML格式】 【 】 【打 印】  

 相關新聞: