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打 印】 
【 第1頁 第2頁 第3頁 第4頁 第5頁 】 
公務員熱持續高燒 折射中國社會隱憂
http://www.CRNTT.com   2006-11-30 09:57:10



二、天之驕子畢業即失業 就業難題亟待解決

1、報考人數屢創新高 彰顯就業形勢嚴峻
  據統計,2005年國家機關公務員報考人數為54萬,經過用人部門審核合格的人數為31萬,最後參加考試的不到20萬;2006年報考人數達上百萬,審核合格的人數為54萬,參加考試的僅為36.5萬;而2007年,據人事部的初步估計報考人數比2006年略有增加,目前通過審查的人數超過60萬。雖然報考數字在不斷上升,但不容忽視的是自2002年以來每年普通高校的畢業人數也在不斷上升,其中2005年為340萬,2006年為413萬,2007年已達500萬左右。(廣州《廣州日報》)

  “公務員熱”折射出當前社會就業形勢極其嚴峻。高校畢業生就業壓力日益沉重,迫使一些大學生選擇公務員考試,希望以此多尋找一條就業門路。在一定程度上,大學生就業難是促成公務員考試成為“中國第一考”的重要原因。(四川在綫網)

2、專業設置背離市場 盲目擴招種下惡果
  參加公務員考試的人,高學歷的越來越多,一個盛行的說法是,國家機關的公務員考試隊伍是“博士生一走廊,碩士生一禮堂,本科生一操場”。在北京舉行的2007年全國普通高校畢業生就業工作會議指出,2006年,普通高校畢業生人數為413萬,比2005年增加了75萬人,預期2007年,普通高校畢業生人數為495萬,比2006年又增加82萬人。在目前社會就業形勢已經呈現緊張的情況下,未來的就業市場壓力更加突出。(加拿大留園網)

  導致大學生就業越來越難的原因有二,一是盲目擴招,二是專業設置存在問題。

  從1999年起,高校開始大規模擴招,招生人數從1998年的108萬上升到2005年的504萬,目前高等院校在校人數達2300萬人,規模居世界第一。然而,當擴招的大學生畢業後,國家在就業市場缺乏對大學生必要的就業保障弊端開始顯現。(北京人民網) 

  北京師範大學勞動力市場研究中心主任賴德勝認為,雖然中國高等教育的毛入學率現在是19%,低於西方發達國家40%-50%的比例,但是仔細研究會發現兩者是不一致的:中國的城市和農村差異極大,大學畢業生基本上留在城市,不向農村流動,加劇了城市就業的競爭。高等教育毛入學率是以18-22歲上大學的人數除以18-22歲的總人口得出的比例,由於國外城鄉差別小,農村大部分都城市化了,其計算可以這樣進行;而中國由於城鄉差異大,演算法應當改為18-22歲上大學的人數除以城鎮居民中18-22歲的總人口。以這個方式計算,中國高等教育的毛入學率可達到30%-40%,接近世界發達國家的比例,需要增加的規模有限。(北京千龍網)

  長期負責學生招生就業工作的原首都經濟貿易大學學生處處長萬敬坤指出,有的學校為了多招學生,盲目開設專業。例如會計專業原來是文科類院校的傳統專業,學生就業前景不錯,於是多個理工科學校也上馬了會計專業,比如北京科技大學、北京農業大學、北京林業大學等,結果造成會計專業畢業生過多,就業困難。類似這樣的熱門專業還有人力資源管理、新聞專業、法學專業、電腦專業等等。(北京中國網)

3、增長未能拉動就業 發展模式需要轉變
  中國經濟已連續多年實現高速增長,為什麼還會出現這樣嚴重的失業問題呢?這是因為,經濟的增長,並不必然地會帶動就業增長,尤其是一些地方最熱衷資本密集型的行業。這雖然能帶動GDP高速增長,但其吸納就業的能力往往非常有限。而且,有專家稱,“經濟在增長,就業越來越嚴峻,就業彈性其實在下降。” GDP每增長1個百分點,20多年前可以創造工作崗位240萬個,10年前可以創造120萬個,現在下降到70萬-80萬個。(北京《中國青年報》) 

  為解決這個問題,中國在經濟增長方式上,必須儘快實現從“增長優先”模式向“就業優先”模式轉變,即改變過去以GDP的增長率為主要指標衡量經濟進步的思路,而將就業率提高到經濟發展最重要指標的高度,以新創就業數量作為衡量地方官員政績的重要依據。 

  “就業優先”,各級政府必須把有利於增加就業作為制定產業政策的最重要原則,把那些最有利於擴大就業的產業,作為支持的重點;在企業發展政策上,應給那些能夠吸納更多勞動力的企業以更優惠的待遇。(美國《僑報》)


 【 第1頁 第2頁 第3頁 第4頁 第5頁 】 


掃描二維碼訪問中評網移動版 】 【打 印掃描二維碼訪問中評社微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