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打 印】 
【 第1頁 第2頁 第3頁 第4頁 第5頁 】 
大陸郵政提價突然來 輕忽民眾權益欠公允
http://www.CRNTT.com   2006-12-04 23:07:30



二、郵政體制改革 成本不能轉嫁公眾

1、鋪路郵政分拆改革 自體輸血先行
  一位曾經參與中國郵政資費調整的相關人士透露,調整郵資的目的是為正在“如火如荼”進行的郵政分拆改革“自體輸血”,“9年前,郵政部門就有計劃將郵資從0.2元上調到1.2元,目的是為郵政商業化運作提供資金支援,但是由於漲幅過大沒有執行。”據稱,郵資上調到1.2元的意義在於3點:改善信函業務連年虧損的現狀;將緩解年底即將掛牌的中郵集團資金壓力;減輕國家對中郵集團的資金補貼。

  該人士稱,按照國際郵政改革慣例,不乏採用先調整郵資再實行郵政改革的國家。“這麼做的主要目的就是可以確保郵政公司在商業化運營後,有充足的資金準備;如果在資金不到位的情況下進行改革,就需要採取國家對郵政公司進行服務補貼的方式。”(北京《北京商報》)

  但是,僅憑資費的上調給郵政“輸血”還不夠,治標不治本,郵政虧損還有局所設置不合理,成本高,服務效率低等多種因素。(湖南紅網)

2、擺脫郵政虧損困局 成本轉嫁公眾
  與以前一些漲價令稍有不同的是,此次發改委和國家郵政局很明確地祭出了一個絕對正確的理由:“促進郵政行業發展和郵政體制改革的深化”——有了這個號令天下的“尚方寶劍”,民眾還能說什麼呢?誰能懷疑“改革”的必要性呢?(廣州《新快報》)

  按國家郵政總局的說法,近年來,中國郵政虧損的矛盾一直較突出,為改善這一情況才對中國基本郵資進行適當調整。對於這一解釋,此次調價的直接利益關係人——廣大民眾並不買賬。許多人認為,此舉有向公眾轉嫁成本之嫌。郵政事業屬於國家公共事業,國家會給予一定的補貼,也不應該以盈利為目的。郵政部門要想降低運行成本,首先要從自身經營與服務中尋找問題,解決問題,而不能想著將成本轉嫁到消費者頭上。(上海《上海金融報》)

  只有公開郵政運營的成本核算信息,才能讓公眾相信調整郵政資費的可行性和必要性。在沒有成本資料支撐和公開聽證的程式論證下,公眾有疑問是可以理解的。從權威部門公佈的資料看,郵政業一直在虧損,從1998年的虧損142億到2005年的虧損3.98億元,似乎郵政業的經營狀況確實很困難。但另一方面,郵政職工的工資和福利待遇卻是高於社會平均水準的。尤其在就業形勢嚴峻的情勢下,郵政行業的穩定性更為公眾所豔羨。

  這說明,郵政行業的經營成本裏摻雜了太多和郵政業務無關的東西,即壟斷性的福利開資是造成郵政行業虧損的主因。將郵政運營困難和虧損的責任推到郵政資費過低上實際上是偷換概念,變相讓公眾為壟斷福利買單。(北京光明網)

  另據媒體報導,早在2004年,中國郵政就已實現贏利,此前一年,國家財政已停止對其補貼。在此情況下,國家價格主管部門仍然批准中國郵政頻頻上調資費標準,所謂“緩解郵政行業經營困難”的目的,還站得住腳嗎?(北京《經濟觀察報》)

3、郵政壟斷胃口過大 魚與熊掌兼得
  另有人士稱,有關研究機構根據郵政人員工資、車輛、油料的支出等測算了全國信函的平均運行成本,20克的外埠信函為1.65元,而目前的收費只有0.8元,連運行成本的一半都不到。“目前普遍服務負擔很重,”邵仲林說,全國郵政局有66000所,其中47000個在農村,大多數入不敷出,以前通過電信補貼,後來通過郵政銀行的利差甚至EMS補貼,但郵政政企分開後不可以交叉補貼,所以希望“市民出一份,政府出一份,郵政內部沿海能贏利的普遍服務業務再補貼一份”。(上海《第一財經日報》)

  在郵政政企分開的大背景下,今後競爭性快遞業務的定價機制也將發生變化。據透露,根據郵政政企分開的“三定方案”,今後競爭性業務也將由監管機構提出市場指導價格,定上限和(或)下限。

  目前,郵政EMS和民營快遞從事的都是競爭性業務,EMS的定價一直是21元保持不變,而民營快遞的價格則完全在市場條件下隨行就市,甚至因競爭激烈打起價格戰。而今後,作為普遍服務業務和競爭性業務的監管機構的郵政管理局,將會對所有競爭性業務從業者提出市場指導價格,將來成立的行業協會將對違規企業進行約束,以防止不正當競爭。(北京中國經濟網)

  對於此次郵政普遍服務漲價,東方萬邦有限公司總經理劉和平指出,郵政一方面通過增加消費者的支出來“拯救”普遍服務業,另一方面又在通過《郵政法》加強專營權,“挽救”競爭性業務EMS,是希望“魚與熊掌兼得。”(上海《第一財經日報》)


 【 第1頁 第2頁 第3頁 第4頁 第5頁 】 


掃描二維碼訪問中評網移動版 】 【打 印掃描二維碼訪問中評社微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