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第1頁 第2頁 第3頁 第4頁 第5頁 】 
溫家寶東亞和諧之旅 今年外交穩步啓程

http://www.chinareviewnews.com   2007-01-17 13:43:05  



四、東亞峰會再掀熱潮 地區整合進一步加速

1、內外條件俱已齊備 東亞共同體加速成形
  第二届東亞峰會近日在菲律賓宿霧召開,國際上關于“東亞共同體”的議論又熱了起來。早在1990年,也就是APEC成立的第二年,馬來西亞時任總理馬哈蒂爾就提出過“東亞核心會議”(EAEC)的設想。由于美國的反對和影響,以及日本的畏縮等原因,這一設想未能成爲現實,但却不斷引起人們的思考,不失爲是“東亞共同體”的或雛形。(廣州大洋網)

  16年來,東亞形勢有了許多新的重要發展和變化。首先,經濟形勢比較好。 一是“東亞速度”的高增長已是不爭的事實,1973年至2003年,全球經濟年均增長率約爲3.5%,而東亞是8.5%。二是雙邊和次區域多邊自由貿易已如雨後春笋(10+3、10+1等)。

  第二,在政治上,冷戰思維在亞太地區的市場已日漸削弱。“中國機遇論”正在壓倒“中國威脅論”,中國睦鄰友好外交深得人心,國際媒體(包括美國)關于中國的正面報道顯著增加。美日新保守主義者心目中的所謂“亞洲北約”已近似“水中月,鏡中花”。

  第三,“亞太經合組織”(APEC)、“亞歐會議”(ASEM)和“上海合作組織”(SCO)榜樣力量的影響日增。這些組織的運作一般都是采取自主自願、協商一致、互惠互利和合作共贏原則,相互之間是平等的夥伴關係,結伴而不結盟。這實際上是一種時代先進的“軟實力”,代表著這一地區廣大民衆的心願,爲“東亞共同體”提供了某種借鑒。時至目前,已在加速形成之中。(上海《第一財經日報》)

2、美國不必猜忌中國 東南亞主導權難爭取
  近些年來,美國輿論患上了東南亞焦慮病,一片哀鳴,對中國與東南亞關係的發展异常不安,無時無刻不擔心中國在東南亞的勢力超過美國,成爲該地區的王者。

  其實,中美對東南亞的政策各有長處,各有劣處。中國秉持“和諧世界”的理念處理與東南亞的關係,以睦鄰友好的態度來對待東南亞,以共同繁榮進步爲發展目標,和平共處五項原則是中國與東南亞的守則。這樣的理念,在美國的東南亞政策中是找不到的。與此同時,中國與東南亞歷史上遺留下許多棘手的問題,需要耗費相當長的時間才能處理好。美國對東南亞的政策,更多是强權政策。

  2002年3月11日,美國正式宣布反恐戰爭進入第二階段,幷將反恐戰場向東南亞轉移,東南亞成爲美國領導的反恐戰爭的“第二戰場”。從此,美國對東南亞的興奮點主要在反恐上面,對東南亞的發展關注有多少?但是無論如何,中美政策都有各自的合理成分,中美對東南亞政策是兩條道,各走各的。

  須知,中美兩國誰都不可能成爲東南亞的王者,因爲東南亞國家有自己的考慮。東南亞一些官員曾表明,在對外交往上,他們不會采取單向外交,即不會偏向中國或美國,而是廣交朋友,從中獲利。中美兩國在東南亞,沒有必要對抗,不可能一個國家取代另一個國家。除了東南亞自己,誰都不是東南亞的王者!(香港中評社)

3、東亞整合要走新路 歐盟非盟模式行不通
  東亞國家內既有日本這樣最發達國家,也有中國這一個人口最多、增長最快的發展中國家,有澳洲、新西蘭、韓國、新加坡這些新興發達國家,當然也包括相對落後的柬埔寨、老撾、緬甸、越南等,政治制度、經濟發展水準和文化與價值觀念的差异,這不可能組成歐盟或非洲聯盟類似的封閉區域性經濟集團,而只能以開放、靈活、講求實際的形式推進合作,只能在各成員國完全平等互利的基礎上共同發展。(馬來西亞《星洲日報》)

  以東盟爲中心,區域內國家爭相發展與東盟的雙邊關係,將這些雙邊協議穿插起來,就會形成一個龐大的地區經濟網路,這可能就是未來“東亞經濟共同體”的雛形。(北京《中國青年報》)

  “10+3”是東亞迄今最爲成功的區域合作實踐和模式。這一良好局面,是各方共同努力的結果,來之不易,值得珍惜。繼續推進東亞合作必須應具備全球視野和包容心態,繼續堅持開放性,從而使“10+3”機制成爲東亞地區最富活力和潜力的合作機制。(香港中評社)  


 【 第1頁 第2頁 第3頁 第4頁 第5頁 】


CNML格式】 【 】 【打 印】