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第1頁 第2頁 】 
中美戰略經濟對話:尋求戰略互信

http://www.chinareviewnews.com   2007-02-13 12:21:24  



  首次中美戰略經濟對話注重從戰略層面解決經貿問題

  中美戰略經濟對話,首要的問題是雙方建立戰略互信,為雙邊經貿關係理性、平穩發展提供一個良好的基礎。基於美國不少人對中國“知之不多,誤解不少”的現狀,中國國務院副總理吳儀在戰略經濟對話開幕式上著重介紹了中國的發展道路,希望能讓美方明白,中國的發展是一種促進世界經濟發展的力量,不是對美國世界領導地位的威脅。保爾森表示,在對話過程中,美方從中方的介紹中學習到了很多東西,對中國各方面的情況和政策增加了瞭解。

  解決中美之間貿易不平衡及由此產生的一系列問題,關鍵有兩點,一是正確看待中國對美貿易順差。中國出口雖然高速增長,但是其中一半以上屬於外資。事實上,在中國輸美產品中,美國企業的貼牌加工產品佔大部分,美國企業從中賺取了九成利潤,中方僅賺一成加工費。大批物美價廉的中國商品使美國維持低通貨膨脹率,同時中國又將出口積累的外匯儲備用於購買美國國債,使美國長期利率維持在較低水平。中美兩國經濟通過這種貿易和資本循環,緊密聯繫在一起,形成“你中有我,我中有你”的共生狀態。中國對美貿易影響美國國內就業,主要集中在部分製造加工業,是美國產業升級、經濟轉型的必然現象,因為這些產業是美國不具競爭優勢的領域。即使沒有中國製造的產品,這部分市場也會被其他發展中國家佔領,對改善就業難有幫助。

  二是雙方共同努力為提高美國對華出口創造條件,當前主要是中國市場開放和美國對華高科技出口管制問題。關於中國經濟開放程度,可通過以下兩組數據說明:一是貿易與GDP的比值,當前中國這一比值約為70%,美國和日本在2004年分別只有約20%;二是外商直接投資(FDI)存量與GDP的比值,2004年中國的比值是42%,美國20%,日本僅2%。可見,中國經濟開放程度是相當高的,甚至高於發達國家水平。但是美方所要求的不僅於此,而是得隴望蜀,希望在其他一些重要領域獲得更多機會。在涉及國家經濟安全的金融、電信、能源等領域,中國將繼續堅持必要的限制和審查。此種做法,在美國等發達國家也是有例可循,如美國對外資在其國內開展銀行業務的嚴格規定,以及此前美國以國家安全為由阻止中海油收購美國尤尼科石油公司。在此次戰略經濟對話中,雙方締結了促進美國對華出口的融資便利協定,並同意建立有關投資和市場准入的磋商機制。隨著中美兩國相互信任的增加,雙方在市場准入問題上可接受程度將隨之提高,將為美國有競爭優勢的部門和企業提供更多市場機會。可以想見,若中美雙方視對方為戰略對手或戰略夥伴,其對對方進入本國重要經濟領域的態度肯定會有很大差異。

  關於美國對華高科技產品出口管制問題,美國過去視中國為潛在對手,擔心中國將進口的高科技產品用於發展軍事力量,因此“劃地為牢”,導致其極富競爭力的產品難以順暢出口至中國,失去了改善貿易逆差的一個重要途徑。此次美國西屋公司與中國簽署建設第三代核電站協議,據路透社報導總金額達80億美元,其意義絕不止於幫助平衡美國國際收支和創造了超過5500個工作機會,而是中美雙方在增進戰略互信的基礎上,通過一種雙贏方式解決貿易失衡問題的重要舉措。正如美國能源部長博德曼所說:“(協議)代表我們之間的關係前進了一大步,將促進雙邊貿易關係和兩國的能源安全。”經濟增長帶來的能源需求,已使中國成為世界第二大能源消費國。雖然有產油區地緣政治風險因素,但中國當前以及未來巨大的能源缺口,畢竟給了國際熱錢炒作的藉口,是造成國際油價居高不下的重要因素之一。同時,高油價也進一步惡化了美國的國際收支狀況,加劇了全球失衡,增加了美國經濟運行成本。上月國際能源署在一份報告中前所未有地積極推薦原子能應用,稱核電是減緩氣候變暖和增加能源安全的最佳解決辦法。中國計劃到2020年,投資500億美元新建約30個反應堆,使核電占總發電量比例從目前的2.3%提高到4%。美國西屋公司此次能獲得訂單的原因之一是在技術轉讓方面達到中國的要求。此舉亦有助於將其技術確立中國新建核電站的標準,從而在中國未來的核電投資中獲得更多的份額。在這場近兩年的核電角逐中,中國最終沒有選擇在戰略上對華更為友好的法國和俄羅斯兩國的技術;而美國在具有戰略意義的能源領域,從全力阻止中海油收購尤尼科到向中國轉讓最新的核電技術,說明兩國在戰略互信方面取得了一定進展。

  另外,美方也寄望於中美核電協議能產生推動美國國內核電發展的效應。由於對掌控世界石油市場的自信、對核電技術的顧慮以及國內政治原因,美國在過去30年沒有新建核電站。博德曼說:“我希望中國政府這一嚴肅認真的考慮能幫助美國核電工業認識到,現在是時候考慮在我們國家建設新的核電廠以增加清潔、無有害氣體排放的電力供應,促進我們的能源多元化。”

  中美對話有利於世界經濟發展

  美國市場對中國產品至關重要,中國市場對美國經濟也同樣具有高度重要性,並且美國在財政上也對中國有所依賴。伊拉克局勢發展到現在的地步,使美國在伊斯蘭世界的處境艱難;俄羅斯借助能源優勢開始復興,對美國擠壓其戰略空間表現出越來越強烈的反彈;歐盟國家在許多重大問題上也具有更多的獨立性。因此,對於想繼續維持世界領導地位的美國,現在比以往任何時候都更需要中國。

  過去5年,中美兩國創造了全球GDP一半以上的增長,成為拉動世界經濟增長的兩個火車頭。中美經濟關係的發展不僅對兩國有利,也對世界經濟做出了巨大貢獻。在全球經濟結構性失衡的大背景下,中美經貿中的一些分歧、摩擦也不再是雙邊問題,而是成為影響全球發展的問題。用全球視野看待中美經濟關係,更有利於為貿易摩擦找到合理的解決辦法。保爾森也曾多次強調過,對中美經濟關係要從全球發展和長遠利益的角度考慮問題。

  美國是世界上最大的發達國家,中國是最大的發展中國家。考慮到美國的消費能力和中國的生產能力,中美戰略經濟對話從某種程度上也可以說是全球第一消費者和全球第一生產者的對話。在經濟上具有如此典型意義的兩個經濟大國能夠坐在一起開展對話,對於推動全球化進程,構建未來國際經濟秩序意義非凡。近日保爾森和英國財政大臣布朗在《華爾街日報》聯合撰文,稱多哈談判對發達國家和發展中國家都非常重要,不能不了了之。而打破多哈談判僵局,沒有中國的積極參與,沒有中美之間的溝通、協調,也是難以想像的。正如摩根士丹利首席經濟學家羅奇所說:“中美關係對全球化的可持續發展至關重要,是對全球化所需的國家義務的考驗,也將為世界其他國家如何解決逐步升級的貿易保護主義提供重要的經驗和先例。”今後中美戰略經濟對話成為一年兩次的定期會晤,其對世界經濟的影響有可能會比“八國集團”更大,效率更高。

  (全文刊載於《中國評論》月刊2007年2月號,總第110期)


 【 第1頁 第2頁 】


CNML格式】 【 】 【打 印】  

 相關新聞: