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日本,美國大樹下好乘涼。 |
中評社北京9月19日電/9月13日,美國眾議院國際關係委員會通過一項決議,呼籲日本政府就上世紀30年代和二戰時期發生的“慰安婦”事件正式作出書面道歉,並對下一代進行有關教育。這是美國國會“歷史上第一次”通過有關東北亞歷史問題的決議案。9月14日,該委員會又舉行了“日本與鄰國關係”聽證會,美資深議員對日本某些領導人的錯誤歷史觀和由此導致的東北亞鄰國關係緊張提出了尖銳批評,並明確要求下任日本首相停止參拜靖國神社。
人民日報分析說,近年來,日本小泉政府採取了以日美同盟為主軸的外交方針,一方面在反恐、牽制中國等方面全力挺美,另一方面“背靠大樹好乘涼”,想依靠美國實現自己成為政治大國的抱負。但是,美國的一些政治家近來為何不顧日本的“示好”,對其錯誤的歷史觀和外交政策提出嚴厲批評呢?
首先,美國外交政策的基點是維護美國在世界上的全面主導地位,防止出現任何可能危及美國利益的強國或勢力。一方面,美國不願意任何地區出現一個強大的權力源,希望地區各國之間有適度的不和與緊張,呈現一種便於美國從中主導的平衡態勢。另一方面,美國也不希望地區國家關係過度緊張,乃至爆發衝突,因為這樣會拖著美國捲入衝突,並不符合美國的國家利益。美國一些政治家可能認為,東北亞局勢出現了向“過度緊張”發展的苗頭,有可能失衡和失控,不利於美國解決朝核問題等戰略考量,因而需要調控,需要向日本明示和施壓。
其次,有關日本錯誤歷史觀的問題,美國也是直接當事人,難以作壁上觀。日本右翼要翻歷史公案,翻太平洋戰爭的案,翻東京審判的案,最終都會劍指美國;更何況美國在日本扔過原子彈,一旦日本右翼民族情緒泛起,美國難逃其殃。在近日香港鳳凰衛視有關靖國神社的現場報導中,有個場面令人深思:一個美國人“吃錯了藥”,跑到靖國神社打出“支持小泉參拜”的標語,卻遭日本右翼分子哄罵圍攻,後該美國人被員警帶走。這一場面充分說明歷史問題之於日美關係的高度敏感性。在歷史上,對日本的右翼民族主義,美國有前車之鑒,有切膚之痛,美國的政治家不會沒有這種歷史感。此外,據美國一個民意調查,美國大多數民眾對日本首相參拜靖國神社一事很關注,對日本的錯誤歷史觀持批評態度。美國媒體也開始批評日本顛倒二戰黑白的做法。這種民意也可能是美國國會召開有關聽證會的一個原因。
其三,日本的右翼歷史觀,確實內含著與美國主流價值觀相對立的精神因素,讓美國無法認同和接受。如日本在二戰中的反人道罪行,在中國大量發生,在太平洋戰爭戰場也不乏其例。又如“慰安婦”問題,這些都是人類普世價值不能接受的行為,也是美國社會難以接受的行為。儘管美國行政當局出於國際戰略考慮,可能會對日本的“精神反動”隱忍不發,但美國國會在言論上相對更為多元,便把這種不滿表現出來了。
還有人認為,日本採取了一種“北冷南熱”的外交策略,即在東北亞搞僵了,便著力向南太平洋和印度洋發展。美國對日本的“南進”政策是有保留和警惕的。美國國會的聽證會,便是對日本的一個政治預警。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