CNML格式】 【 】 【打 印】 
掃描二維碼訪問中評網移動版 “治霾馬拉松”,沒有局外人 掃描二維碼訪問中評社微信
http://www.CRNTT.com   2014-10-21 12:56:58


  10月19日,2014年北京國際馬拉松賽如期舉行。霧霾再次襲來,當天的PM2.5指數達300多,不少參賽者戴上了各式各樣的高倍防護口罩。“盡量用鼻子呼吸”的提醒、戴口罩跑馬拉松的反差,引發人們的深切思考。

  即便是體育賽事,霧霾也成了必須考慮的“X因素”,所謂“心肺之患”由此可見一斑。作為賽事的馬拉松落幕了,但治理霧霾、保護環境,則是一場無從躲避也輸不起的“生態馬拉松”。它離不開解一時之需的應急機制,更需要綿綿用力、久久為功的定力與篤行。

  尋找並治理污染源,需要一個長期過程。霧霾成因複雜,是快速工業化、城鎮化所累積的環境問題叠加。我國東部10個省市,從北京、天津,一直到海南,共92 萬平方公里的土地,占全世界土地面積只有0.6%,2013 年消費的煤炭數量卻占全世界的21%。可見,治霾不只是個環保問題,還涉及經濟社會發展轉型、產業升級等諸多深層次問題,注定難以畢其功於一役。

  近日,環保部針對上次京津冀地區霧霾進行督查,發現相關城市雖然按要求開展了重污染天氣應急工作,但普遍存在響應遲緩滯後、與現實需求脫鈎等問題。及至霧霾襲來,再啟動應急機制的傳統方式,已經無法應付難纏的霧霾,必然導致束手無策或手忙腳亂,只能依賴“等風來”。完善應急機制、提升治理水平是當務之急,也是長久之計。

  霧霾之下,誰都不是局外人。不管是“躲在口罩裡看”,還是編出段子抱怨,不僅於事無補,更不是負責任、有擔當的態度。提升公眾參與熱情,開展治理霧霾的全民行動,無疑是重要的基礎工程。

  也應看到,“全民治霾”並不局限在消費領域,比如購買更環保的消費品,養成綠色消費習慣等,還要把目光從一室之內引向更廣袤的現實,尤其要聚焦生產領域、關注生產者的作為。

  當前,對生產者的監管仍然是一個薄弱環節。去年9月,國務院發布了《大氣污染防治行動計劃》,並與31個省(區、市)簽訂責任書。一些地方出台了刷卡排污的嚴厲舉措,但不少企業環保設備時開時關,甚至直接調整監測數據,一邊偷逃排污費,一邊享受國家補貼。國家提高排放標準,可架不住生產者在源頭環節的偷梁換柱。生產環節的跑冒滴漏,極大對衝了節能減排的社會努力,霧霾也就成了揮之難去的頑疾。

  解決這個問題,除了提升內部舉報者的保護和獎勵,還是要讓公眾監督提前,有更多實質性參與。不少國家和地區的成功做法是發動公眾,廣泛宣傳汽車尾氣對環境和人體健康的威脅並開通短信平台,號召人們通過手機短信檢舉揭發排放超標的車輛。一些國家甚至規定,一旦被5人以上舉報,交管部門將對其檢測,限期整改。我國治理霧霾,缺乏歷史經驗,但只要抓住燃煤、汽車尾氣和揚塵等重點污染源,抓住生產這個關鍵環節,就能在實現一個個階段性目標的基礎上實現對霧霾的戰略進擊。

  在治理霧霾的問題上,全社會天然地同呼吸、共命運。只有出真招、動真格、見實效,才能吸引廣大群眾同呼吸、共努力,凝聚全社會的力量,跑贏這場消除“心肺之患”的“馬拉松”。(來源:人民日報)

CNML格式】 【 】 【打 印】 

 相關新聞: