CNML格式】 【 】 【打 印】 
掃描二維碼訪問中評網移動版 “呼格案”再審因何舉國矚目 掃描二維碼訪問中評社微信
http://www.CRNTT.com   2014-11-24 11:32:14


  18年前,內蒙古青年呼格吉勒圖因強姦殺人罪被槍決;9年後,“真凶”趙志紅落網。當年底內蒙古自治區公安廳、呼和浩特市公安局兩級辦案機關內部確認,呼格吉勒圖極有可能系冤殺。但又一個9年後,內蒙古自治區高級法院終於宣布,“呼格吉勒圖案”啟動再審程序。

  “呼格案”有很多標簽,但最醒目的標簽無疑是三個時間:61天、9年、9年。因為18年前,這個案子只用61天就畫了句號。9年後,這個倉促的句號,又因“真凶”的出現,被猛然拉成巨大的問號與嘆號。而人們為了問號的答案,又等了9年。

  案件是不是冤案暫且待議,但當年判處呼格吉勒圖死刑的證據明顯不足,這早已是一個法律事實。由此,民眾才會熱議甚至憤怒,因為9年間,太多細節讓人讀罷如鯁在喉,太多的疑問和不平,在輿論場裡積壓待解。

  首先,就整個案件處理程序來看,它包括拘留、逮捕、偵查、起訴、一審、二審及複核等一系列環節。即便不考慮任何延誤因素,通常也至少需半年至一年的時間,可這個案件為何只用了61天?是什麼力量導致了這個結果?

  其次,7年前,此案被很多主流媒體做了大篇幅報道。新華社記者曾就此5次寫過內參,前不久,央視也做了重點報道。相比於媒體一關注、事情有進展的慣例,這個事件卻很反常。所以有人才說,案件推行不下去的原因,人為因素是當年的辦案人員如今多身居高位。雖然當地官方稱在複查此案的過程中未遇到阻力,但未遇到阻力的原因有很多,這不等於沒人想阻攔,也有可能是“正義的力量”更強大。

  既然案件有人負責,那麼為了打消輿論疑慮,有關部門就應將相關辦案人員的信息公布。特別是,有必要讓當時的主審法官,在經過司法程序之後,面向公眾澄清事實。因為根據《中共中央關於全面推進依法治國若干重大問題的決定》要求,明確實行辦案質量終身負責制和錯案責任倒查問責制,確保案件處理經得起法律和歷史檢驗。

  此外,在冤假錯案裡,等待公正回歸的過程如果過於漫長,顯然會傷害我國法治的權威。從61天、9年、9年這三個時間對比來看,當地的司法效能是否正常?事實如何,當地司法部門該給出一個專業的說法。

  就此,且恕筆者揣測,呼格吉勒圖案如果一旦被定性為冤案,那就牽涉到國家賠償。一來,賠償需要當地賠償義務機關賠付,二來還要對責任人進行問責,所以在沒有異地辦案,自己追查自己,而且沒有時效倒逼機制的條件下,案件再審如何能有效能?

  如果案件糾錯系統失靈,那麼無疑是一種“冷暴力”,對呼格父母來說就是一種二次傷害。透過媒體公布的一沓沓火車票,“呼格案”父母的上訪路之艱辛可見一斑,但他們堅信會有“包青天”出現,他們甚至不想要國家賠償,只願還兒子一個清白,讓兒子在地下安息。這對於我國司法體制來說,又何嘗不是反思法律糾錯機制困境的一種縮影?

  無須贅言,生命健康權是公民最基本、最重要的權利,是公民享受其他權利的基礎。但是這些年來一些冤假錯案的出現,顯然損害了當事人的這項最基本權利。“呼格案”是否是冤案,再審後才有定論,但“依法治國”這四個字不僅將牽系一個國家的未來,而且也將和每一個公民產生不可分割的聯繫。人們關注“呼格案”,想知道“呼格案”的真相,既是因為案件本身太吊詭,也是對法治中國的一種希冀,再審機關切莫戳傷這種希冀。(來源:長沙晚報)

CNML格式】 【 】 【打 印】 

 相關新聞: