CNML格式】 【 】 【打 印】 
掃描二維碼訪問中評網移動版 “千人相送”從來不是對官員的評價標準 掃描二維碼訪問中評社微信
http://www.CRNTT.com   2014-12-15 10:59:39


  反腐雷霆推進,腐敗者驚心,在眾多的大腐小貪中,藍軍顯然不是最引人關注的那一個,但通讀關於其落馬的簡短通報,意味深長的恰是這樣一個細節:在其離開鬆原時,竟然出現過“千人相送”的場面,甚至當地群眾還打出了諸如“藍軍,鬆原人民的好兒子”“藍書記,我們不願您走”的橫幅。

  從曾經的“千人相送”,到如今的“被組織調查”,這中間到底發生過什麼?我們不知道,但如此反差,無疑再次驗證了那個常識:所謂“千人相送”,其實從來不是對官員的評價標準。

  “萬民傘”“功德碑”“熱情挽留的橫幅”……公眾早非第一次邂逅類似的“好官事件”,當事人員與部門的回應也多大同小異:乃群眾自發聚集,並無事先的策劃。但這般含糊的自清自濁,實在經不起推敲。既無事先的策劃,為什麼當地群眾能夠集體地知道官員離職的時間,又不約而同地聚集到一起來為其送行?難道真有這麼小概率的“凑巧”事件?事實上,過往的新聞已經顯示,所謂“千人相送”“萬人挽留”,其中或多或少都有著“提前組織”的影子。

  退一步來講,縱然“千人相送”包含著當地居民真誠的感激之情,此種感激本身亦是“錯位表達”的。作為常識,於主權在民的現代政治中,官民只是一種服務與被服務的關係,他們之間不存在感恩戴德的情感。所以,當一個地方數以千計的居民,自發地對離任的官員表達不舍與感激,這就足以成為現代政治的不正常圖景。“千人相送”提前策劃也好,是真實情緒也罷,並不能就此判斷出官員的官德與官聲好壞,但足以現實驗證的,是官民關係處在怎樣“前現代化”的狀態。

  正因為如此,在看似熱鬧和真情流露的“千人相送”場景裡,實際上,至少隱藏著兩個不容忽視的悖論。一個是當地居民對於權力和官員角色的認識,在他們眼中,官員並不是現代政治生活中的執行者角色,他們仍然是必須被奉承的上級,是不可或缺的清官,所以集體的感激儀式必須被進行;另一個,當某個官員能夠無障礙地去接受轄下民眾的感恩,並將此援引為可以炫耀之事,這映射出的,是他對於自身權力來由的認識模糊。在他看來,權力遠非民眾所授,並不受其監督。

  從“千人相送”到“被組織調查”有多遠?大概沒有人能夠做出預測,但在官員的落馬之後,媒體回憶起了其當年被“千人相送”的往事,這本身就是一種深刻的警示。對於為官者來說,還請不要迷戀類似“千人相送”的熱鬧場景,那些站在歡送隊伍的民眾,他們到底因何前來相送,這實在大可質疑。而對於普通的民眾來說,更要學會用現代的方式來評價官員。當然,對官員的考核體系也應有改變。(來源:西安晚報 作者:王聃 本文略有删節)

CNML格式】 【 】 【打 印】 

 相關新聞: