CNML格式】 【 】 【打 印】 
掃描二維碼訪問中評網移動版 “門票經濟”根在管理懶政 掃描二維碼訪問中評社微信
http://www.CRNTT.com   2015-06-28 05:19:56


門票漲價了(漫畫)
  我國旅游景點門票定價隨意性大,近年來有關部門出台了一些約束性規定,但景點門票的價格基本上還是想漲就能漲,造成目前景區普遍“高票價”的局面。中國社科院旅游研究中心發布報告顯示,截至2014年底,全國共有186家5A級景區,門票平均價格達112元,旺季一些景區的門票價格超過200元。中國5A級景區中門票價格占居民月收入比例遠高於國外的景區,目前5A級景區的“高票價”也是各地門票經濟的縮影。

  然而,高票價并沒有減緩各地景區繼續漲價的步伐。一些景區患上“門票依賴症”,大搞“門票經濟”,其實質是地方政府和相關管理部門懶政。一些景區或因自然風光、或有名勝古跡,旅游資源的不可替代性使其形成天然壟斷。由於旅游資源的稀缺性、獨占性、壟斷性,遠道而來的游客面對數百元的高票價,大多只能抱著“一生到此一游”的心態,忍痛咬牙掏錢。而景區管理者和地方政府則抱著“一錘子買賣”的心態,將游客視為“提款機”。壟斷優勢讓景區有恃無恐頻頻漲價,也讓地方政府部門失去開發多元化、深度化旅游產品的動力,樂得“躺著”賺錢。

  地方政府和相關管理部門的懶政,首先傷害了游客。國內游客的出游花費比例中,門票花費占比偏高,嚴重影響了游客的旅游體驗。更嚴重的是,景區高票價限制了旅游市場釋放潛力,使旅游很難發揮應有的社會效益和經濟效益。高票價直接提升了游客的旅游成本,讓更多人明顯減少了在景區逗留的時間,更吝惜在住宿、吃飯、購物、娛樂等方面支出。在目前的“門票經濟”中,景區旅游產品結構單一,門票收入成為景區發展的經濟支柱。“門票經濟”是旅游經濟的低級發展階段,地方政府亟須改變“竭澤而漁”的心態,努力升級旅游經濟,把旅游產業鏈做長,通過提升游客旅游體驗,延長游客停留時間,創造出更多的就業崗位和更大的經濟社會效益。

  景區高票價損害了游客利益和旅游經濟的發展,其背後的主要推手是各地政府部門。各級地方政府目前是我國各類風景名勝資源的管理者和經營者,景區管委會是地方政府的派出機構,地方政府通過景區門票收入分成、贏利分成等渠道從景區取得回報,這些收入往往成為地方政府的預算外收入,甚至成為政府部門的“小金庫”。景區門票價格得以頂著國家政策和社會輿論的壓力不斷上漲,離不開一些地方政府的默許和推動。另外,一些不正當的市場競爭也推動了景區門票漲價。在高票價下,高折扣優惠旅行社、高回扣返還給導游司機,這些活動的操作空間更大,高票價因此受到一些旅游市場參與方的歡迎。

  有觀點認為,高價門票能够限制游客數量,更好地保護景區,但事實證明,相關管理部門主動的限流分流工作,比高價格更能有效減輕景區負荷。更重要的是,依托於自然和文化遺產的各類景區,是屬於全體社會成員的寶貴公共資源,其門票價格理應體現公益性。各類景區作為“准公共產品”,亟待制定透明的價格管理機制,有了合理定價機制作為基礎,景區才能回歸不以營利為目的的公益屬性。(來源:北京青年報 作者:樊大彧 本文略有删節)

CNML格式】 【 】 【打 印】 

 相關新聞: