CNML格式】 【 】 【打 印】 
【 第1頁 第2頁 】 
掃描二維碼訪問中評網移動版 用法治確保不讓“守規則者遭殃” 掃描二維碼訪問中評社微信
http://www.CRNTT.com   2016-10-22 13:41:51


  四輛車中,一輛大貨車衝撞紅燈,它旁邊一輛出租車則守規則地停下來了;沒一會,大貨車後面的一輛裝石頭的大卡車也想闖紅燈,結果被右側一輛實道并綫的小轎車晃了一下,發生側翻,將出租車壓扁,司機當場遇難。央視日前曝光的一起10月17日晚10時許發生在北京通州的車禍現場,讓很多人直感“心寒”。

  “唯一守規則的出租車司機慘死”,盡管只是個案,可這樣的結局對人們的心理衝擊,已很難用“震撼”“錐心”等字眼形容。

  這不僅在於,事故中唯一守規則者死於非命、三個壞規則者卻“安然無恙”(等待他們的當然會是法律制裁)的結果,以乍看起來好壞鮮明的結局對比、因果律倒置的現實荒誕,讓很多人難以接受,更在於受害者的“死”宣告了很多事的不可挽回。

  在網上,這則新聞後邊最熱的一則跟帖是:“若規矩不能保護守規矩者,誰還會守規矩”。這是部分人的心聲,但也得看到,這起事故有其偶發性一面,由此推導出“守規則倒黴,違反規則得利”之類“規律”不合適;而那幾個違章司機也難脫其責,得承擔法律責任裁定之後應擔的那部分責任。

  不過,在規則執行層面,怎麼避免大貨車深夜闖紅燈“必然”之下軋死無辜車主的“偶然”,也是溢出個案中法律責任裁定和事故處理的“社會之問”。

  沒有人願意因不守規則而被撞死,也沒有人願意成為那個守規則卻被撞死的出租車司機。在公共空間裡,正常情況應該是,守規則是所有選擇中風險最低的那一種,規則本身亦為其執行力兜好了底。良序規則,在庇護面和震懾力上本就該內含“懲惡勵善”指向性的設計。

  可現實中,確實有些“不守規則者橫衝直撞,守規則者反而遭殃”的情形,很容易讓人生出“投機者通吃,老實人吃虧”的錯向激勵的觀感。打個比方,廣受詬病的高校教師職級評定重論文輕教學、重課題輕成果等亂象,就易形成負向激勵效應。 


【 第1頁 第2頁 】 


CNML格式】 【 】 【打 印】 

 相關新聞: