CNML格式】 【 】 【打 印】 
掃描二維碼訪問中評網移動版 不明真相的捐助 也是對弱勢群體的傷害 掃描二維碼訪問中評社微信
http://www.CRNTT.com   2016-12-01 11:20:29


  這兩天,這篇題為《羅一笑,你給我站住》的文章刷爆了朋友圈。很多人都表達了對故事主人公——一位不幸罹患白血病的小女孩的同情,數以萬計的人通過各種方式捐贈。然而,事件隨後遭遇“反轉”。有網友發文指出,羅一笑的父親羅爾有三套房產,該事件幕後有營銷公司助力。11月30日,深圳市兒童醫院回應,患兒目前自付3.6萬餘元,不會因費用問題影響治療。

  雖然還不能將此事定義為營銷,但毫無疑問,不少捐款者覺得自己的善意與信任受到了傷害。很多時候,人們很難分辨真實的求助者與打著公益旗號的詐騙者。

  今年多起“反轉新聞”與消費人性有關,比如“知乎女神”騙捐就利用了人們在社交圈裡的同情心。面對一些求捐,有人若提出質疑,反而可能被積極捐款者批評“沒有同情心”。將假公益、偽慈善推向神壇的是朋友圈,讓它們摔下來的也是朋友圈。圈子是封閉的,但信息是開放的,缺乏的是自我分辨能力。

  和大多數人一樣,我看到朋友圈裡一些衆籌或者募捐信息時,也會感到悲傷,表達同情,也可能奉獻自己的微薄之力量。但反反複複的“公益詐騙”,就跟“狼來了”的故事一樣,謊言聽多了,自然就讓人不信了。

  如果我們每個人都不計成本、不管真偽地捐助,是否就能說明人性至善呢?我覺得不是,衆人協助弱勢群體,彰顯的是社會大愛,但愛心應該是預估風險前提下的理性操作,而不是盲目同情。

  在朋友圈做慈善,可以最大化地放大人性之善,但太多不透明信息導致真相愈發模糊。從某種意義上說,每個人都是公益詐騙的受害者,除了呼籲建立對個人求助的甄別與監管機制,提高自我辨別能力也是免遭欺騙的基本素質。否則,不明真相的愛心捐款,也可能對真正的弱勢群體構成傷害。(來源:中國青年報 作者:宋瀟)

CNML格式】 【 】 【打 印】 

 相關新聞: