CNML格式】 【 】 【打 印】 
【 第1頁 第2頁 】 
掃描二維碼訪問中評網移動版 盼望民法典是中國社會的真實心態 掃描二維碼訪問中評社微信
http://www.CRNTT.com   2017-03-13 17:19:05


  本次全國人大會議將審議、表決民法總則草案,這是中國法治建設的大事件。輿論對此總體上反應正面、熱烈,但也有一些人潑冷水,其中“操之過急”論、“條件不成熟”論都挺典型。

  衆所周知,民法是離老百姓最近的法律。一個人一輩子都可能沾不到刑法的邊,但每個人卻無時無刻不“生活在民法當中”。一個國家只有民法完善了,讓它在社會生活中發揮主導作用了,依法治國才算真的落到了實處。

  中國1986年通過了民法通則,至今30年過去,社會發生了翻天覆地的變化,我們個人生活的維度前所未有,各種權利意識不斷覺醒,完善民法因此成了當務之急。

  根據國家的立法計劃,今年通過民法總則,爭取到2020年完成分編,形成完整的民法典。這一立法的浩大工程無疑具有歷史意義,它既契合了中國改革開放近40年所形成的社會權利關系面貌,也將對未來中國法治的進一步演進打下堅實基礎。

  世界上的立法沒有一次是“百分百成熟”的,也幾乎不可能管住立法之後長時間裡的全部社會實踐。否則的話,憲法就不會有修正案,各種法律也就不需修訂了。

  有人批評少數對編纂民法總則草案吹涼風的人說,沒有民法的時候,他們說中國不重視法律;真的修民法總則了,他們又嫌修得太快了,質疑其質量來。總之怎麼都無法讓他們高興。

  不同意見當然應當尊重,但是民法總則草案已向全社會公開征詢了幾輪意見,大家應該在這樣的法律程序中充分發表看法,我們的不同意見應當是促進民法總則草案的完善,而不是對這一立法行動潑冷水。

  通過“對什麼都唱反調”來突出自己的存在和價值,這在多數情況下并非建設性之舉。世界上的所有事情都有“如果不發生”可能對應的某種好處,但一個國家政治議程所依據和關注的是事情利弊的主導面。 


【 第1頁 第2頁 】 


CNML格式】 【 】 【打 印】 

 相關新聞: