CNML格式】 【 】 【打 印】 
【 第1頁 第2頁 】 
掃描二維碼訪問中評網移動版 語文教材編者還可以更“較真” 掃描二維碼訪問中評社微信
http://www.CRNTT.com   2017-03-22 17:37:34


圖片來自網絡
  相信許多人都和我一樣,對這個故事再熟悉不過:為了救患有闌尾炎的媽媽,7歲的小愛迪生找來幾面明晃晃的大鏡子,讓油燈的光聚在一起,機智地讓家中房間變亮,醫生因此成功實施了手術。

  對於這則出現在人教社小學二年級下册語文教材中的名人軼事,很少有人質疑它的真實性,直到8年前,數位語文教師開始和它“死磕”。死磕的理由也相當充分——沒有任何一本愛迪生傳記提及此事,更何況愛迪生7歲時,醫學史上還沒出現對闌尾炎手術的論述。

  這些年,我們學的究竟是不是“假課文”?漫天的質疑、聲討、抗議,如雪花撲面而來,凝結成一個大大的問號。

  令人欣慰的是,面對步步緊逼的讀者,教材編者沒有讓步,他們也較上了勁。有編者堅決回應,《愛迪生救媽媽》絕非“杜撰”的故事,它是“有來路的”。一部77年前的美國黑白電影,以及一篇34年前的人教版初中英語課文,就是這篇文章的素材來源。

  被問號擊中的我,扒出編者提及的影片和課文。當看到頭戴鴨舌帽的小愛迪生,拿著鏡子圍在母親病床前那一刻,我坐在屏幕前長舒了一口氣。至少,這不是一篇“比三聚氰胺更毒的假課文”。雖然救母的真實性仍然難以求證,但最起碼,它有源可溯。

  要不是讀者和編者“掐架”,恐怕我到現在也不知道,愛迪生救媽媽一事,除了一部老電影,并無其他可以相互佐證的資料,而在故事的原產地美國,普通人幾乎都沒有聽說過這則名人軼事。

  不過,除了釋疑,編者似乎還大喊了一聲“打住!”一個聲音冷靜地說,“教材可以批評,但不要炒作。”

  我倒認為,只要是理性的聲音,爭議更激烈也無妨。倘若雙方都擺出自己的觀點和依據,辯論,較真,“假課文”的質疑豈不會煙消雲散? 


【 第1頁 第2頁 】 


CNML格式】 【 】 【打 印】 

 相關新聞: