CNML格式】 【 】 【打 印】 
【 第1頁 第2頁 】 
掃描二維碼訪問中評網移動版 語文教材需要一場有關常識的檢驗 掃描二維碼訪問中評社微信
http://www.CRNTT.com   2017-03-22 22:19:55


  近日,小學課文《愛迪生救媽媽》被指杜撰事件引發了部分教師和家長的熱議,甚至被質疑是“假課文”。對此,人民教育出版社辦公室的楊姓工作人員3月14日對記者說,人教社已經向教育部寫了相關的情況說明,課文絕不是杜撰的,有相應的文章來源。

  對《愛迪生救媽媽》這篇課文真實性的質疑,其實在數年前就已經出現。盡管相關方面回應稱,絕非杜撰,有相應的來源。可從各方提供的證明來看,其中核心細節的失實,恐無多少疑義。該篇課文主要說的是,愛迪生7歲那年,媽媽得了闌尾炎,由於來不及上醫院,家裡燈光又昏暗,他就想出了用鏡子聚光的辦法,使媽媽手術成功。可1847年出生的愛迪生7歲那年是1854年,而世界上第一例闌尾炎手術是1886年,也就是說,愛迪生小時候,根本還沒有闌尾炎手術。

  事實上,這些年有關於小學語文教材中的“假課文”之爭,還有不少。《愛迪生救媽媽》一文面臨的尷尬,不過是一個縮影。有網友甚至總結了一份“那些年教科書中的虛假故事”的名單。盡管這些質疑都尚待權威確認,但教材中的課文面臨如此多的質疑,本身就是一件應該被足够重視的事。

  2009年,就有媒體報道,有語文教師總結了語文教材所存在的問題,其中主要分四類,一是內容不符合歷史與常識,如《愛迪生救媽媽》;二是缺少童心,扼殺兒童天性;三是思想不符合現代觀念;四是隨意改編戕害經典。至於無作者名字、無出處、無發表時間的“三無”文章,更比比皆是。數年過去,從一綫語文教師的反饋看,這些問題,或依然多多少少存在,質疑仍在繼續,受到質疑的課本,也繼續留在教材裡。

  語文出版社社長王旭明在談及教材中的“假課本”問題時指出,對於存疑的課本要考慮當時的時代背景。的確,一些語文課本乃至教材的編寫,都有著特定年代的意識烙印。其中既有客觀條件下的“無法辨偽”,恐怕更有主觀意識偏差下的“將錯就錯”。有理由相信,我們應該過了那個依靠真實性存疑的課本,來向孩子進行“善美”教育的年代。可問題在於,為何時代背景變化了,相關的疑問愈發不可回避,糾錯卻仍如此之難?其中的阻力或是“客觀原因”到底在哪? 


【 第1頁 第2頁 】 


CNML格式】 【 】 【打 印】 

 相關新聞: