CNML格式】 【 】 【打 印】 
【 第1頁 第2頁 】 
清華附小引發的集體焦慮 不妨跳出現實思考得深些
http://www.CRNTT.com   2017-10-14 20:48:36


  做出《大數據幫你進一步認識蘇軾》等研究報告的清華附小六年級學生,近日成了網紅。光看題目,這些研究既有趣味性,也不乏專業度,很快引來“清華附小的學生就是牛”的感嘆。當然,對其真實性的質疑也尾隨而至。從昨天媒體的跟進報道來看,“六年級小學生能否做出此類研究”的答案是肯定的。雖然這些作業中包含了老師的引導和家長的協助,但學生是這些主題研究的主體,他們之所以能如此優秀,是因為清華附小從一年級開始就有類似能力的培養。

  在現有的教育環境中,家長的適當參與無可厚非。現代家庭中但凡有孩子上學,重視教育的家長都會或多或少參與到孩子的學業中去。而從整體效果來看,家長的參與也發揮了作用。當然,前提是充分尊重孩子的主體性,家長不能越俎代庖,學校也不應要求家長過度參與,進而把孩子的學業轉化為家長的壓力。

  到目前為止,這件事稱得上“副作用”的,恐怕是部分孩子的優秀造成了更多父母的焦慮,且這種焦慮是可以擴散的。這種焦慮,可能來自家長對自身能力的擔心,畢竟大數據分析不是人人都會;另一種則源自對“牛校出牛娃”邏輯的推斷。人們發現,培養出“牛娃”的學校,入學門檻往往不低。按照清華附小2017年的招生簡章,父母有一方為清華大學本部事業編制教職工的“二代”及符合政策的三代子弟,才擁有入學資格。這應該是家長的又一個焦慮所在――時至今日,家長能為孩子提供的條件,就是孩子的起點,而這種條件的比拼,已非傳統意義上的物質基礎那麼簡單,而是一個家庭的綜合實力。一群牛娃聚在一起,必然會有比較高的學習起點。

  這些都是現實,但如果跳不出現實,社會的焦慮情緒只能在不斷湧現的“牛娃”中被激起、循環往複。其實,人們不妨想想,面對清華附小的“牛娃”,需要那麼不淡定嗎?

  有人認為,清華附小的課程不具有複制推廣的可能性。這種說法其實不公允。雖然清華附小屬於優質教育資源,但和它同類的優質學校幾乎每個城市都有。這些學校通過加入廣泛的趣味課程,已經讓學生脫離知識的填鴨式教學。 


【 第1頁 第2頁 】 


掃描二維碼訪問中評網移動版 CNML格式】 【 】 【打 印掃描二維碼訪問中評社微信  

 相關新聞: