CNML格式】 【 】 【打 印】 
【 第1頁 第2頁 】 
還有多少“公示”在洩露公民隱私
http://www.CRNTT.com   2017-12-03 19:40:23


  據澎湃新聞報道,用來獎勵特別優秀學生的國家獎學金,在江蘇、廣西、陝西一些高校進行名單公示時出現了隱私信息洩露現象。河海大學、廣西民族大學、西安音樂學院等高校,近幾年在進行國家獎學金候選人或獲得者名單公示時,均披露了學生完整的公民身份證號碼。

  這是繼前一段時間多個地方政府官網洩露公民信息之後,又一種新型的公共部門“主動”洩露公民隱私案例。這些案例最大的共同特征是公共部門都有正當的名義,通常都是為了“信息公開”而批量發布。

  但這些正當理由通常又都經不住推敲,且不說公開是否需要如此詳盡、不經任何處理的個人信息,即便在實踐中也有很多地方政府、高校并未采取如此簡單粗暴的方式。

  可見,信息公開和個人隱私保護之間,并沒有必須二選一的尖銳矛盾,即便有時存在一些矛盾也完全可以通過技術處理而避免。比如同樣是公布國家獎學金獲得者名單,很多學校就沒有披露完整的學生身份證號碼。

  所以,這些洩露背後更直接的原因,還是在於很多公共部門根本沒有個人隱私保護的意識,是屬於“本能犯錯”。這種集體無意識,才是最值得警惕的。

  公共部門的這種“本能犯錯”,不僅行為本身有違法律倫理,其潛在危害性也很大。因為公共部門發布的信息“含金量”非常高,不僅包含了公民個人的身份資料,還洩露了某些特別的動向。比如有的是領取大學生創業補貼,有的是領取低保、保障房等。而這些資料和信息一旦被別有用心的騙子掌握,就更容易實施“精准詐騙”。

  當初山東准大學生徐玉玉,正是在申請教育助學金的時候,接到了騙子要發放助學金的電話,才會那麼容易上當并釀成人財兩空的悲劇。盡管那起案例有很大的凑巧成分,但也充分說明公民信息被“定向”洩露的巨大潛在危害性。 


【 第1頁 第2頁 】 


掃描二維碼訪問中評網移動版 CNML格式】 【 】 【打 印掃描二維碼訪問中評社微信  

 相關新聞: