CNML格式】 【 】 【打 印】 
【 第1頁 第2頁 】 
碳市場:中國經濟轉型升級新牽引
http://www.CRNTT.com   2018-01-02 18:53:09


  作為中國政府節能減排行動的一個重要步驟,全國性碳交易市場於12月19日正式啓動。為此,國家發改委發出通知,要求石化、建材、鋼鐵、電力等重點排放行業過去4年中任一年碳排放量達2.6萬噸及以上的企業或者經濟組織提交2016與2017年度碳排放報告,并敦促第三方機構與地方政府在2018年3月31日之前完成對報告的核查和複核。

  按照消耗1噸標准煤等於排放出2.6噸的二氧化碳換算公式,碳排放不僅可以計量,而且根據《京都議定書》《聯合國氣候變化框架公約》與《巴黎協定》三項國際文件的規定,全球碳排放還有總量約束,世界各國也有碳排放的承諾。當本國政府將碳排放量分解到企業與經濟組織名下時,就形成了碳排放配額,也就是企業的碳排放權。由於配額是有限的,碳排放權就成為稀缺資源,具備了商品屬性,於是便可以用來交易,由此產生了碳交易與碳市場。

  碳市場主要由一級市場和二級市場兩個部分組成,其中一級市場涵蓋總量設定和配額分配以及抵消機制等要素,二級市場包括由標准化、連續性與公開化交易以及清算服務組成的場內交易和場外交易。在此基礎上,碳市場還有融資服務市場和支持服務市場,前者如碳質押、碳回購、碳托管、碳基金,後者如碳指數、碳保險等。在碳交易產品構成中,除了碳現貨、碳期貨外,還有碳期權、碳掉期、碳指數交易產品及碳資產證券化等金融衍生品。由於自身碳排放配額的有限性,企業除了通過交易市場補充碳配額外,還可以按照國家核證的自願減排量(CCER),如投資興建風電等清潔能源產業來衝抵配額。

  從全球範圍看,歐盟、美國等早在10多年前就建立了碳排放市場。其中,歐盟碳市場每年有近1000億歐元的交易規模,而且形成了比較成熟的碳排放交易體系與運行機制。此外,像韓國、哈薩克斯坦等國也啓動了碳市場,只是體系尚不完善,交易不够活躍,而中國也同樣如此。資料顯示,從2013年起,我國先後在北京、重慶、上海、天津4個直轄市以及廣東、湖北兩省和深圳特區啓動了碳市場的試點,納入了電力、鋼鐵、水泥等近3000家重點排放企業,而截至2017年第三季度,7個碳交易試點累計成交量1.97億噸,完成成交額45.16億元。 

  按照初期設想,試點結束之後,全國推開的碳市場交易將納入石化、化工、建材、鋼鐵、有色、造紙、電力、航空等八大行業,但後來又將目標濃縮到電力、水泥和電解鋁三個行業。而從最新的政策動態看,考慮到碳排放交易條件下企業不同的成本承受以及抗壓力,加之一些試點經驗的普適性有待繼續論證,以及相關制度建設的局部滯後等原因,全國碳市場的啓動僅將電力行業納入。即便如此,并不妨礙中國超過歐盟成為全球最大的碳市場。公開資料顯示,目前歐盟碳市場的配額覆蓋約22億噸,而中國7個碳交易試點區域覆蓋量就達13億噸,外加占全國排放總量39%的國內電力行業的碳排放量形成的10億噸左右的配額,歐盟作為碳市場老大的地位被中國取代不容置疑。在此基礎上,如果碳市場覆蓋到了石化、化工等行業,屆時更將形成一個覆蓋30億—40億噸的碳配額市場,如果能够推出碳金融交易工具,2020年後,中國碳市場交易規模可以達到1000億—1200億元。 


【 第1頁 第2頁 】 


掃描二維碼訪問中評網移動版 CNML格式】 【 】 【打 印掃描二維碼訪問中評社微信  

 相關新聞: