CNML格式】 【 】 【打 印】 
【 第1頁 第2頁 】 
清理黑楊更要修複滋長黑楊的行政土壤
http://www.CRNTT.com   2018-01-07 16:06:25


11月27日,沅江市的南洞庭湖自然保護區核心區北勝洲,一大片被砍倒的歐美黑楊等待被運走。
  上世紀八十年代,作為外來物種的歐美黑楊開始引入洞庭湖區,成為造紙用林。它生長快,高大挺拔,林木蓄積量多。然而,大面積種植的惡果很快顯現,素有濕地“抽水機”之稱的黑楊,加速了濕地陸地化,防治病蟲害期間噴灑的大量殺蟲劑更是對濕地植物造成毀滅性打擊。更嚴重的後果是:洪水期時楊樹林囤積淤泥阻礙行洪,極易導致洪水蔓延造成人員傷亡。

  對於黑楊林的生態風險,在當時并不缺乏預警。2003年4月,一篇《洞庭湖區廣植楊樹是否另一形式“圍湖造田”?》的報道發表在一份名為《環境時報》的報紙上。報道警示,以競賽的方式,在洞庭湖區廣種黑楊林可能會帶來生態災害;而同樣是在2003年,新華社記者也發出報道“警惕良田種樹風”。這之後,當地相關方面也采取了一定的幹預措施,但卻并沒有有效阻止黑楊林的瘋長。

  蘊含著如此大生態風險的黑楊林,為何能够一路向著洞庭湖區肆意延伸,這裡面除了“經濟利益”對具體栽種者的誘惑,地方政府的短視和行政之手的推波助瀾顯然難辭其咎。據報道,當年南洞庭湖周邊各縣市幾乎都制定了詳細的歐美黑楊發展規劃,采取“政府出資獎勵”“典型引路”等方式大力推廣。如果有鄉鎮幹部“種樹不力”,還會被問責。可見,地方政府不僅未能盡到保護洞庭湖濕地的職責,反倒還成了破壞行為的推動者。

  媒體總結,從當年以行政命令推動“瘋狂種樹”,到今天不惜代價“全面砍樹”,折射了發展與保護這兩股力量,在有“長江之腎”稱號的洞庭湖區的反複較量。但置於更大的語境下來審視,黑楊林由種到砍,不僅突顯發展與環保的失衡,其背後更暴露行政決策權的失控和糾偏機制失靈這一根本性問題。 


【 第1頁 第2頁 】 


掃描二維碼訪問中評網移動版 CNML格式】 【 】 【打 印掃描二維碼訪問中評社微信  

 相關新聞: