CNML格式】 【 】 【打 印】 
【 第1頁 第2頁 】 
桂林龍舟傾覆:民俗活動也得系好“安全帶”
http://www.CRNTT.com   2018-04-26 19:12:55


  劃龍舟是我國南方不少地區的一項重要民俗活動。然而,4月21日,一起意外事故卻提示了其可能蘊藏的風險。當日,廣西桂林秀峰區村民在桃花江劃龍舟。13時40分許,2艘龍舟發生側翻,57人落水。目前搜救工作已全部結束,事故共致17人死亡。

  龍舟活動自帶歡樂氣氛,在此情境下發生安全事故,尤其讓人痛心。據桂林市體育局官網信息,當地自古盛行龍舟活動,史載由唐朝開始,民間逐步形成了“十年一大劃,五年一小劃,每年自由劃”的習俗。而今年,恰好為大劃年份。

  事後複盤整個事件,其中閃現著某些明顯的隱患。如最讓人惋惜的是,事發時,龍舟隊員雖都統一著裝,可卻未見有人配備了救生衣。據說在當地,由於河道水流多較平穩,龍舟隊員一般沒有穿救生衣的習慣。這與其說是對河道安全的“信任”,不若說是長此以往形成的經驗慣性,讓人麻痹大意了。

  除了救生衣,另一個比較顯眼的細節是,事發地點處於一個滾水壩地帶,并伴隨著水流漩渦。對此有專業人士分析,這種情況,即便有救生衣要成功逃生也存在較大難度。因此,龍舟活動就該遠離漩渦,在平穩水道進行。讓人意外的是,此前當地龍舟隊常有衝越滾水壩行為,只是未聽說出過事。

  從觀賞性角度,龍舟衝越滾水壩不啻為一個亮點花絮。但現代社會,任何民俗活動,都有必要把安全置於更高階的位置。像衝越滾水壩這樣的“危險系數”較高的動作,在龍舟活動中,或就該盡力避免。

  當地政府方面回應稱,此次龍舟演練系村民私自組織,此前曾報備但并未獲通過,且事發前一天還進行了相關安全警示。有報備,說明當地政府對龍舟活動是有著明確的程序要求的,村民也嘗試走了程序。但為何未通過?是因為沒有救生衣,還是因當天下雨不利於龍舟活動,抑或其他原因?而安全警示又為何沒有見效?厘清這些疑問,才能有效避免一些安全監管的真空。 


【 第1頁 第2頁 】 


掃描二維碼訪問中評網移動版 CNML格式】 【 】 【打 印掃描二維碼訪問中評社微信  

 相關新聞: