CNML格式】 【 】 【打 印】 
學術粗淺和學術不端是兩回事
http://www.CRNTT.com   2018-10-31 22:04:38


南京大學發布的相關聲明。圖片來源:南京大學微博
  39歲的梁瑩是南京大學社會學院的一名教授,科研實力“超衆”。《中國青年報》調查發現,以梁瑩為第一或第二作者的中文文獻已超過了120篇,僅2003、2004、2005年,她就分別發表論文22、11、17篇。但在過去幾年裡,這些學術成果陸續從網上删除了,包括中國知網、萬方、維普在內的主要學術期刊數據庫。記者調查核實發現,在已撤稿件中,至少有15篇存在抄襲或一稿多投等學術不端問題。

  “撤稿”可以說是近期學術界的一個熱詞。前有哈佛大學公開宣布前醫學院教授涉及論文造假,後有清華大學撤掉11篇材料科學領域論文,并撤銷論文作者的博士學位。針對這兩起撤稿事件的處理,公衆紛紛點贊,只因看到了對學術不端的“零容忍”態度。而在梁瑩“撤稿事件”中,公衆的反應截然不同,因為此事由當事人主動為之,給人掩耳盜鈴之感。雖然還未有權威調查結論,但早在去年7月,已有6位南大教授反映過梁瑩的學術問題,學生也多次抗議,校方卻沒有反饋結果。此次媒體曝光後,南京大學迅疾回應,稱將責成相關部門按照規定和程序調查核實,如問題屬實,將依規依紀進行嚴肅處理。好飯不怕晚,希望南大以事實為依據,充分調查,公開回應,給公衆一個滿意的答複。

  從已知的信息看,梁瑩本人承認論文寫作“有瑕疵”。在給期刊雜志的撤稿函中,“早期學術粗淺”是其主要理由。她後來解釋說,這是因為剛進入學術之門時,難免不懂規範。梁瑩繼而發問:“你這樣查,全中國所有的人,很多教授、博導都有問題。”許多年前,論文數據庫查重不完善,的確有些人打“擦邊球”,在寫作和投稿上不盡規範。但梁瑩不能以己度人。更重要的是,學術粗淺和學術不端是兩回事,不能混淆。對每個研究者而言,早期學術成果是個人志趣的忠實記錄,粗淺并不可怕,只要是原創的,合乎規範的,言之成理的,就有價值;相反,學術不端是剽竊、抄襲他人成果,或偽造、修改研究數據,性質是非常惡劣的,必須認真嚴肅對待。

  學術成果是一位學者成長路上的重要墊腳石。悄悄删去早期論文,在梁瑩看來,或許是愛惜“學術羽毛”的表現。但諷刺的是,她似乎并不愛惜自己在教學上的聲譽。公開報道顯示,該校社會學院社工系2014級全體學生曾聯名舉報梁瑩的教學態度極不端正;在社工系要求的一次學術任務中,2015級學生沒有一個人選擇她當導師。做老師做到這個份上,她難道不該引以為恥?在一次課堂中,她還公開回應:“我已經混到頭了,沒什麼好怕的了。”僅僅因為她是青年才俊、成果突出,就可以這樣囂張嗎?這其實指向了當前教師評價機制。

  學術誠信是學術創新的基石,屢禁不止的學術不端行為,不僅造成科研經費的巨大浪費,還敗壞了學術空氣,混淆了是非曲直,侵蝕了科技大廈的根基,嚴重阻礙了科技隊伍的健康成長。對這樣的行為,無論是誰,無論他有什麼影響,該調查的時候就要毫不猶豫,該處理的時候就要堅決處理,絕不能任其“綁架”高校聲譽。(來源:南方日報 作者:王慶峰)

掃描二維碼訪問中評網移動版 CNML格式】 【 】 【打 印掃描二維碼訪問中評社微信  

 相關新聞: