CNML格式】 【 】 【打 印】 
【 第1頁 第2頁 】 
不要對聖母院大火幸災樂禍
http://www.CRNTT.com   2019-04-18 15:59:43


  巴黎聖母院的大火讓整個法國“染血”,很多人的內心也仿佛“蒙灰”。

  在社交媒體上,一些人回憶自己與巴黎聖母院相遇的美好瞬間,一些人哀嘆文明的一去不返;也有一些人坦言,對於遙遠國度的那棟建築“無感”,更有少數人拿出“圓明園被燒”做類比。

  同大多數網友一樣,我未曾去過法國,未曾親眼看到過這座建築的巍峨與精致,甚至雨果的《巴黎聖母院》也只是看過開頭便放棄了。對於這座建築中所蘊含的信仰、所承載的波瀾壯闊的革命歷史、所鐫刻的人道主義精神,也大多遺忘在課堂上。

  所以,一些網友所表達的“無感”,其實不難理解。這些人并非冷血,只是由於人生體驗的局限,對於遙不可及的火災,無法產生足够的“共情”。即便知道,這座建築歷史很久遠、價值很寶貴、對法國人很重要,但實在是太過遙遠、陌生,除了可惜之外,似乎再也難以“更悲痛”。

  而面對被燒毀的巴黎聖母院,無論是在巴黎聖母院的外圍跪著的祈禱者,抑或是網絡上的哀痛者,他們都絕非惺惺作態的“聖母”,他們所產生的“共情”也不是什麼虛情假意,很多人是真的心碎了。

  但是,無法否認,在複雜的輿論場中,還存在一種惡,那就是少數網友不合時宜地“幸災樂禍”。

  這些人像是在病床前或葬禮上的嬉笑者,把文明和體面都拋之腦後,甚至將他人的災難看作一種“同態複仇”,這樣的狹隘與偏激,與文明相悖,與時代錯位。 


【 第1頁 第2頁 】 


掃描二維碼訪問中評網移動版 CNML格式】 【 】 【打 印掃描二維碼訪問中評社微信  

 相關新聞: