CNML格式】 【 】 【打 印】 
“自動續費”需要主動監管
http://www.CRNTT.com   2019-04-29 23:26:23


  本想只開通一個月的會員,卻在第二個月被自動扣費,這大概是許多人在使用APP時經常會遇到的問題。據媒體報道,目前市場上流行的50款熱門APP,七成以上都有自動續費功能,并且部分還存在忽悠用戶“自動續費”的嫌疑。就在前不久,有平台發布了《3•15中國網民互聯網消費投訴研究報告》。報告顯示,2018年,消費者賬戶被“不明扣費”的投訴量最多,在總投訴中占比高達34.2%。

  隨著知識產權保護力度加強,付費會員制已經在互聯網各領域深度使用。這原本是一件好事,但在現實中,卻被一些商家“用壞”——免費體驗服務變成了付費會員,包月服務變成了“自動續費”。如此暗中給消費者“下套”,讓消費者多花錢購買服務,無疑侵犯了消費者的自由選擇權。

  “自動續費”亂象頻發,與目前互聯網企業經營理念有關。衆所周知,互聯網企業普遍推崇“流量為王”,在他們眼中,只要擁有龐大的粉絲,就能帶來巨大的流量和超強的變現能力。但隨著互聯網的普及,增量市場競爭激烈,越來越多的互聯網企業開始將目光投向了存量市場。為了“留下”消費者,有些互聯網企業將“自動續費”“連續包月”等選項放在不起眼的位置,用較小的字號、較淡的顔色標記,如果不仔細看,根本就察覺不到。而且,即便消費者發覺後,想取消“自動續費”,程序比開通時繁瑣多了,甚至找不到取消頁面,只能被迫接受。

  消費者所帶來的流量對於互聯網企業的重要性不言而喻,對於企業自身來說,它是企業成功與否的一個標志。但是,這種利用“自動續費”留住消費者的方法看似精明,實則“自作聰明”。互聯網企業在消費者不知情的情況下,替消費者勾選,勢必會引起消費者的反感。結果只能是“搬起石頭砸自己的腳”,被消費者拋棄,被市場拋棄。

  “自動續費”現象的背後是互聯網企業經營的失範。寄希望於互聯網企業自身“淨化”,顯然是不太可能的。由此,就需要有來自外部的監督機制。相關部門應依據消費者權益保護法等法律法規,給運營商的宣傳、收費等行為定規矩、立標准,倒逼APP運營商增強自律意識、誠信意識和法治意識。而對於出現違法侵權問題、“吃相難看”的運營商,還有必要記入征信系統,甚至拉入黑名單,使其付出應有代價。

  當然,消費者在選擇使用付費APP時也應該多一分理性和謹慎,除了將微信、支付寶等支付軟件的“自動扣費”選項關閉之外,還要多研究一下APP的使用流程、使用須知、注册條款,尤其是多看看收費項目,切莫圖方便省事落入“自動續費”的陷阱。(來源:齊魯晚報 作者:朱文龍)

掃描二維碼訪問中評網移動版 CNML格式】 【 】 【打 印掃描二維碼訪問中評社微信  

 相關新聞: