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打 印】 
【 第1頁 第2頁 】 
遏制隱私洩露,要增加數據獲取難度和違法懲處力度
http://www.CRNTT.com   2020-11-19 14:58:47


  近日,有媒體援引邯鄲市公安局相關消息稱,不法分子與圓通快遞多位“內鬼”勾結,通過有償租用圓通員工系統賬號盜取個人信息,再層層倒賣至不同下游犯罪人員。該案涉案嫌疑人涉及河北、河南、山東等全國多個省市,涉案金額120餘萬元,目前已被警方抓獲。

  對於身處大數據時代的人來說,不論是個人信息被企業商家掌握的事實還是信息洩漏的危機,早已不是什麼新聞。不過,圓通速遞“內鬼”洩露個人隱私一事還是引發不少討論。

  幾年前,曾有業內人士公開表示,中國用戶“對隱私問題沒那麼敏感”,該觀點雖刺耳,可以說確是事實。大部分人明知個人信息的重要性和洩漏的災難性後果,但對其仍沒有給予相當的關注。

  這一方面是因為大數據時代,隱私侵權往往是一種無知無覺的傷害,洩露的信息往往被用作與隱私主體無關的活動,洩露的信息被保存在數據庫中,往往過去很長時間才會被使用,侵權行為存在但隱私主體很難感知這種傷害。我們平時所收到的各種垃圾短信、推銷電話等或許是最低級的使用手法了,雖然很容易被我們感知,但并不會造成很大的即時傷害,同樣難以引起我們的關注。

  另一方面,從信息化時代到大數據時代,個體大量的時間會花費在網絡上,即使在現實生活中,也與各種記錄儀器“捆綁”在一起,我們每天幾乎所有的言行舉止都會留下數據痕跡。隨著數據存儲成本的不斷下降,即使是看似毫無用處的個人數據也成為了數據庫的一部分,而我們也顯然習慣了生活在這樣一個時代。

  不過,公衆隱私防護意識薄弱并不是信息洩露事件屢禁不止的主要原因,更值得追問的是,什麼原因直接或間接導致公衆隱私防護意識薄弱。從經濟角度來看,筆者認為,隱私洩露事件頻發有以下幾個原因:數據的價值越來越高,數據的可得性越來越高,數據違法偵破率與懲罰較低,數據確權以及交易制度不完善,合法市場缺位。照此,遏制信息洩露,比較可行也易行的是從數據的可得性、數據違法行為查處方面入手。 


【 第1頁 第2頁 】 


掃描二維碼訪問中評網移動版 】 【打 印掃描二維碼訪問中評社微信  

 相關新聞: