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打 印】 
【 第1頁 第2頁 】 
一會兒教數學一會兒聊英語:全能“老師”還是忽悠大師?
http://www.CRNTT.com   2021-01-25 19:04:23


  據報道,在4家在綫教育機構投放的廣告中,竟出現了同一位“老師”。根據平台和“劇情”不同,她的身份介紹也在反複橫跳:一會兒自稱“做了一輩子數學老師”,一會兒又變身有40年教齡的英語老師……此外,這位老太還在抖音賬號“媽媽再滅我一次”持續更新“滅絕媽媽”系列視頻。流水的客戶,鐵打的演員,如此切換自如的角色扮演,像極了此前被曝光起底的廣告“神醫”專業戶們。

  疫情發生以來,社會對在綫教育的需求猛增,資本熱錢也隨之大量湧入。據媒體報道,2020年1月至7月期間,共有2.5萬家在綫教育企業注册成立,平均每天新增120家。受行業“中頭部企業通吃”等競爭規則刺激,不少在綫教育機構都卯足了勁搶占市場、燒錢營銷,寒假更是成為行業必爭之際。在這種貪多求快、盲目追求獲客效率的浮躁風氣影響下,虛假和誇大廣告宣傳屢見不鮮。

  上述廣告中,假扮“名師”大談教育心得的橋段,明顯有誤導消費者之嫌,也違反了廣告法中關於教育、培訓廣告不得利用專業人士的名義或者形象作推薦、證明等規定。從具體內容來看,類似“寒假是拉開成績的轉折點”“計算可以秒出答案”“毀掉孩子的可能就是家長自己”等廣告話術,也多是利用“名師”身份販賣“雞娃”焦慮,誘導家長抓緊時間戳鏈接報班的精心設計。

  更值得反思的是,4家知名在綫教育機構同時采取這種廣告套路,折射出此類行業亂象的普遍性和相關監管亟待加強的現實。教育本是注重耐心和務實,講求一分耕耘一分收獲的長綫事業。部分教育機構日益功利化,把教育當成一種野蠻生長的生意,其是否還能堅守教育初衷,去認真打磨課程質量、提升教學水平,就要打上一個問號了。此前,一些機構教師被曝虛編資質、無證上崗等,一些項目為倉促上馬、削減成本不惜“注水”,也給行業亂象提供了佐證。

  此外,資本過度介入後的砸錢競爭,潛藏著不容忽視的可持續性風險。正如上述廣告中顯示的,目前許多機構為搶占市場大打價格戰,類似“19元搶20+課時”“30元搶語數雙科24課時”等操作并不鮮見;一些機構則要求預付長期學費,收款後卻挪作他用,甚至不預留課程正常運營所需儲備經費,一旦資金鏈斷裂,便很容易引發“爆雷”現象,繼而產生退款難、維權難等一系列問題。 


【 第1頁 第2頁 】 


掃描二維碼訪問中評網移動版 】 【打 印掃描二維碼訪問中評社微信  

 相關新聞: