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打 印】 
【 第1頁 第2頁 】 
聲討“濾鏡”更要打擊虛假內容
http://www.CRNTT.com   2021-10-21 21:48:21


  國慶假期之後,“濾鏡景點”成為備受關注的熱點話題。遍布多地“小鐮倉”“小奈良”“小京都”,充滿浪漫氣息的粉紅沙灘,原是一片粗糙的褐色沙地。網友在各個社交平台分享中心儀的“美好”,實地探訪後卻發現是“照騙”,持續引發輿論爭議。

  人們聲討“濾鏡景點”,最直接的原因是對比網上的“美景”,跑到現場看到的卻是各種名不副實場景。乘興而去,敗興而歸,如果說網友是因為被欺騙而義憤,那麼要聲討的不單單是那些“濾鏡景點”的圖文分享。短視頻平台上,主播開了美顔,阿姨變成蘿莉;公衆號上的探店圖文,屏幕前的“美味”,到了餐桌上令人大失所望……這些都在運用和呈現“濾鏡效果”。

  喜歡美、展現美本是人之常情,否則就不會有美妝行業的長盛不衰,各種濾鏡技術不過是數字化的化妝術而已。問題的關鍵是,制造“濾鏡效果”有何意圖和指向?現實生活中,多數人并不會對化妝產生反感,氣憤的往往是那些利用化妝術以假亂真的欺騙。切換到今天的數字生活圈,人們用手機拍照、在朋友圈等社交平台上分享,很少不去考慮光鮮角度或運用濾鏡技術,初衷不過是更好地表達對美的追求,這與營銷中的過度修飾美化乃至虛假宣傳有本質的區別。

  景點或自媒體賬號用虛假美圖進行營銷,誤導消費者,令人深惡痛絕,必須依法大力度予以規範整治,但同時,也不能簡單認為分享景觀美圖就一定是為了營銷。這次引發熱議的相當一部分“熱搜景點”,都是野生景點或免費景點,博主只是自發分享,與營銷并無關聯,甚至一些博主只是從攝影愛好者的角度美圖修圖,不應一概而論地標簽化、污名化。

  以最近上了熱搜的杭州地鐵下沉式咖啡館為例。最早發照片的網友路過時,看到還在裝修的咖啡館,於是拍了照片。因為構圖特別,加上湛藍天空的背景,非常吸引人,但有其他網友按圖索驥,發現咖啡館還在裝修,於是拍了張還在裝修的全景圖作對比,導致最早發照片的網友在網絡上被批評。該網友發筆記澄清說,咖啡館尚未營業,他并非營銷,只是隨手拍分享,而且他在照片的文字說明中標注為在門口“出片”(“出片”是年輕人的流行語,意為可以拍出好看的照片)。

  另外幾個上熱搜的“濾鏡景點”,發照片的網友也是類似情況。海南藍房子,雲南粉紅沙灘都是當地的“野生景點”,不存在經濟利益相關方,發照片的行為也非營銷或打廣告,只是分享旅途美照,出張“美片”。 


【 第1頁 第2頁 】 


掃描二維碼訪問中評網移動版 】 【打 印掃描二維碼訪問中評社微信  

 相關新聞: