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打 印】 
入學資格與房屋大小掛鈎該休矣
http://www.CRNTT.com   2022-05-31 22:27:52


  近日,浙江溫州一則“居住幾十年的房子面積差0.96平方米,孩子不能就近上初中”的新聞引發廣泛關注。對此,溫州市鹿城區教育局回複稱,用於初中入學的房屋產權建築面積需在20平方米以上(住宅性質),據市民所述實際情況,該房產不符合入學要求。不少網民質疑,將入學權益與房產面積掛鈎的做法,是否有違教育公平。事實上,將入學權益與房產面積掛鈎的新聞并不是第一次出現,此前,深圳、菏澤等城市,也曾出現過相關新聞。

  將入學資格與房產面積掛鈎的做法,其實在很多地方都存在,并且也一直伴隨著爭議。這一次相關話題再次引發關注,主要是“差0.96平方米就不能就近入學”的細節,進一步放大了這種規定本身的不合理性。就像當事人的所指出的:“本人及弟弟也曾就讀這所中學,現因面積少了0.96平方米,我兒子就不能就讀這所中學,是否不太合理?”

  一些地方之所以這麼做,確實也有“苦衷”。比如,據說溫州曾大範圍存在炒作小面積學區房的問題,甚至一度出現8.6平方米的學區房售價超百萬的新聞。那麼,教育部門規定房屋產權面積在20平米以上才能入學,就抑制了20平米以下的“學區房”的炒作空間,這似乎是在為“學區房”降溫。但現實未必如此,因為可炒作的房子更少了,可能導致競爭更激烈了,這只是說提升了炒作的門檻,而并沒有實質性解決學區房被炒作的問題。所以,這種做法的初衷是否成立,其實是可疑的。至於在法律層面,則明顯是於法無據,也與教育公平理念存在衝突。

  事實上,為了解決學區房炒作問題,這些年上上下下都在進行探索。如教育部在2022年工作要點中就提到,全面落實免試就近入學全覆蓋和“公民同招”,指導各地完善學校劃片政策。所謂學校劃片就是不再像以前那樣,將學校入學資格與小區完全對應,而是在一定範圍內“隨機”分配,這樣一來,就增加了一些房屋上所附著的學區價值的不確定性,從而減少社會的炒作動機。相對來說,這是一種更務實的做法。但是,學區房在根本上說是優質教育資源供應不充分、區域分配失衡的產物。因此,要化解社會的學區房焦慮,還是要多在教育資源的供應上想辦法。

  其實,將入學資格與房屋面積相捆綁的做法,基本上是參照了此前一些地方的落戶政策,也即購買多少平方米以上的房子就能够落戶。但現在,多數城市的落戶都接近於“零門檻”了,還繼續將入學資格與房屋面積掛鈎,則更顯荒唐,是該改進了。如去年9月,山東菏澤市第一實驗小學要求“學區房套內面積要大於60平方米才可以入學”,一經公布立即被輿論質疑,相關政策也因此被取消。

  當然,優質教育資源的供應與社會對優質教育資源的需求之間的矛盾,必然將長期存在。但是,我們需要做的是努力縮小這種矛盾,而不是通過其他方式來回避它。這首先就要從改變一些存在爭議的慣性做法入手,真正去找到對的解決方式,做對的事。(來源:光明網 作者:朱昌俊)

掃描二維碼訪問中評網移動版 】 【打 印掃描二維碼訪問中評社微信  

 相關新聞: