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打 印】 
“案底加密”讓未成年人“回歸”無礙
http://www.CRNTT.com   2022-06-01 20:49:33


  最高人民法院、最高人民檢察院、公安部、司法部聯合發布《關於未成年人犯罪記錄封存的實施辦法》(以下簡稱《實施辦法》),自2022年5月30日起施行。

  常言道:“知錯能改,善莫大焉。”對人生正處於起步階段的未成年人來說,更該如此。然而現實中,一些失足少年卻面臨著“一次犯錯,長期受過”的困境——看得見的刑罰早已結束,看不見的“刑罰”如影隨形,影響著考試、升學、就業、生活等各方面。對此,“未成年人犯罪記錄封存”的制度設計,對於消除因犯罪記錄產生的“標簽效應”,幫助涉輕罪的失足未成年人重新回歸社會,發揮著至關重要的作用。

  給犯罪記錄“加密”是為了讓罪錯未成年人更好地“重回正軌”。來看一組數據:據司法機關統計,2017年4月至2022年4月,未成年人犯罪不起訴80855人、被判處五年有期徒刑以下刑罰157962人。這一群體,不容忽視。如若未能及時引導其回歸正途、走向新生,既不利於未成年人保護,也是對刑罰教育、挽救功能的消解,還會造成社會人力資源的浪費。如此看來,《實施辦法》的出台,讓已經確立十年的未成年人犯罪記錄封存制度得到更加嚴格的執行,具有重要現實意義。

  《實施辦法》寬嚴相濟,為未成年人保護再加碼。不難發現,《實施辦法》在“嚴”“細”“育”上下足了功夫。“嚴”,顯現力度——《實施辦法》要求,對涉未成年人案件材料“應封盡封”,嚴格辦理封存犯罪記錄查詢,對信息不當洩露依法追責等。“細”,提升效度——《實施辦法》不僅立了規矩,更完善了操作標准,如明確既要封存辦案過程中形成的紙質材料,也要封存相關電子數據,并對司法實踐中一些特殊情形下的未成年人犯罪記錄封存和查詢等作出了統一、明確、細化的規定。“育”,彰顯溫度——《實施辦法》并非一把尺子量到底,堅持寬嚴相濟,對罪行較輕的著力教育、感化、挽救,對涉嫌嚴重犯罪及刑期超過五年的依法不予封存犯罪記錄,以更好發揮正向激勵。從及時全面做好犯罪記錄封存到嚴格依法辦理封存犯罪記錄查詢,再到強化保密措施和保密責任的落實,《實施辦法》進一步築牢未成年人守護堤壩。

  可以預見,《實施辦法》的施行將有力守護犯錯孩子“人生重新開始”的希望。而要讓罪錯未成年人回歸正途的路走得更平坦、更好融入社會,還需社會合力保障。比如,在認知層面,消除歧視和偏見,塑造更友好寬容的社會大環境;在實踐層面,拆除各種有形與無形的門檻,加力暢通求學、就業等社會渠道,完善相應機制與保障等。如此,才能讓更多改過自新的未成年人“重啓”人生,在拼搏奮鬥中實現人生出彩。(來源:廣州日報 作者:張冬梅)

掃描二維碼訪問中評網移動版 】 【打 印掃描二維碼訪問中評社微信  

 相關新聞: