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打 印】 
白鱘的“喪鐘”再次敲響警鐘
http://www.CRNTT.com   2022-07-28 21:07:46


  一則動物的訃告,引起萬千網友的嘆息——國際自然與自然資源保護聯盟發布全球瀕危物種紅色目錄更新報告,宣布白鱘滅絕。這個噩耗并不驚人:長江已經很久沒有發現白鱘的蹤影。兩年前,國際期刊《整體環境科學》有論文稱,估計在2005—2010年期間,長江白鱘已滅絕。

  能够長到七米長的白鱘,是中國體型最大的淡水魚,像大熊貓、東北虎一樣,是旗艦物種,它的興亡,反映了一個地區生態的優劣。因此白鱘的滅絕不能不令人悵然。

  二十世紀以來,隨著人口激增和環境的破壞,全世界平均每年都有一種珍貴動物滅絕。如今,世界瀕臨滅絕的鳥類有500多種,哺乳動物有400多種,爬行動物有200多種,高等植物有1000多種……

  每一種生物的滅絕都令人心有戚戚。它們曾在這個星球繁衍了百萬、千萬年,卻在短短的幾十年內徹底滅亡,無法挽回。人和動物在這顆孤獨的星球上相依為命,保護和挽救行將滅亡的物種,留存生命的火種,也是保護我們自己。

  其實,近年來隨著野生動物保護意識的普及,野生動物與人和諧相處的案例是越來越多的。在雲南,亞洲象北遷路上,人們關愛照顧它們的一幕幕傳為佳話;在東北,野生東北虎“完達山1號”在人們的救助下,健康地回歸野外;在青藏高原,重拳打擊盜獵藏羚羊後,其種群已經大量恢複;離北京咫尺之遙的山區,華北豹的蹤影已經屢見不鮮……近十年來,全國有100多種珍貴瀕危野生動物的數量停止下降,有些大幅回升。

  瀕危生物正常生活的前提,是生態圈的多樣性。山清水秀,植被繁盛的自然保護地,為野生動物提供了最好的庇護所。近十幾年來,我國加強栖息地保護,確保珍貴、瀕危物種種群及栖息地安全。同時,公衆也在生態文明建設的宣傳引導下,自覺參與動物保護,形成社會各界共同發力的良好局面。正是在這種大背景下,白鱘的悲劇更加引起輿論重視。

  警鐘再度敲響。如今,長江大保護已成共識,科研人員正在與時間賽跑,盡可能制止野外生物資源衰退對中華鱘種群繁衍的不利影響。作為普通人,我們能做的,除了向白鱘說“對不起”,更應為物種保護行動起來,從力所能及的小事做起。(來源:科技日報 作者:楊雪)

掃描二維碼訪問中評網移動版 】 【打 印掃描二維碼訪問中評社微信  

 相關新聞: