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資料圖:橫須賀軍港停靠的日本海上自衛隊軍艦群。 |
中評社北京12月28日電/東方早報報道,日本實施數十年之久的武器輸出禁令在昨天鬆綁,此舉將為其國防承包商打開新的市場,但同時也可能引起與其有著複雜歷史問題的亞洲鄰國的警惕。
日本政府昨天上午在首相官邸召開安全保障會議,同意大幅放寬基於“武器出口三原則”的禁運政策,允許日本參與武器研發和生產的國際合作以及以人道與和平為原則的國際援助。會議由日本首相野田佳彥主持。
日本政府的這一決定已由內閣官房長官藤村修正式宣布。藤村修說,放寬武器出口限制後,日本政府將通過約定等方式,嚴格管理武器出口,以避免違背初衷的其他用途。
日本媒體認為,日本放寬武器出口的最大目的是提高日本軍工企業的國際競爭力。根據瑞典國際和平研究所2008年的統計,日本在國際生產武器的前百名企業內的分別是三菱重工、三菱電機、川崎重工和NEC。不過媒體引述日本防衛省官員透露的理由還有,在中國、俄羅斯等增強軍備的形勢下,日本要在有限的防衛預算中追求有效的防衛能力。
中國外交部發言人洪磊昨天表示,中方注意到有關報道,希望日本多為本地區的和平穩定和發展發揮建設性作用。
首次根本性放寬
1967年日本佐藤內閣在國會答辯時首次提出“武器出口三原則”,禁止日本向共產主義陣營國家、聯合國決議列入武器禁運清單的國家和國際衝突當事國或有衝突風險的國家出口武器。1976年,當時的三木武夫內閣增補上述原則,實質上接近於全面禁止武器出口。
1983年前首相中曾根康弘政權時,添加了“基於日美安全保障條約”的解釋,容許日本對軍事同盟的美軍提供武器和技術,同年日美簽署、交換了相關文件。進入21世紀以來,美國致力國際反恐,敦促日本放寬出口武器限制的立場更積極。2004年,前首相小泉純一郎政權宣布了日本與美國合作開發導彈攔截系統不屬於“武器出口三原則”範圍的新解釋。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