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文章認為,安倍民調滑下坡,國民不認可其政策,再加上久間章生的言論,安倍相位亮起紅燈。(資料圖) |
中評社香港7月5日電/在首相安倍晉三的堅持下,日本本屆國會會期延長了12天。由於國會延遲閉幕,原定在7月22日舉行的參議院選舉,被迫順延至7月29日。新加坡聯合早報今日刊載署名黃彬華的分析文章說,參議院選舉延遲雖然不是破天荒的事,卻是執政黨心虛之舉。
在日本,國會會期原本有嚴格規定,任何修改都必須獲得朝野政黨的協商。延期是執政黨藉口尚有三項重要法案未曾通過,而在野黨則堅持法案不能草草成立,必須經過認真審議,但實際上大部分時間是花費在國會程式的爭論上,所謂審議根本就是形式而已。輿論界的一致見解是,這是執政黨在選舉前的拖延戰術,目的在累積更多“政績”,說明安倍政府對這次選舉如履薄冰。換言之,對選舉缺乏信心。
文章說,眾所周知,安倍內閣上臺以來狀況連連,首先是內閣支持率不斷下滑,其次是內閣成員醜聞不斷,從金屋藏嬌、口不擇言、不法政治獻金,直到農林水產大臣的上吊自殺,不僅暴露了安倍的政治領導能力有限,也說明了安倍內閣的好高騖遠。當然,最大的困擾就是內閣支持率跌而不止,加上國民養老金問題再度成為輿論焦點,使到執政自民黨產生了嚴重的危機感。
民調滑坡出人意料
日本國會分參眾兩院,政治活動重心則偏重眾議院。這次參議院選舉只改選其半數議席,即使執政黨遭到慘敗,理論上也不致影響到現政府的安危。事實上,民調不佳必然會動搖安倍的黨內領導地位,也會對自民黨的政權構成嚴重威脅。何況這是安倍上臺以來的第一次選舉,等於是第一次信任投票,若不過關,就沒有繼續執政的理由了。
安倍原本被認為是日本極端保守派的嫡系傳人、少壯派的領軍人物。他去年9月上臺執政時,所有民意調查都顯示他獲得極高的期待,當時他的內閣支持率平均超過70%。但奇怪的是,他雖然高舉“改革”的旗幟,包括將防衛廳升格為“省”,還立法要進行教育改革,甚至矢言要在三年內修改和平憲法,展示有重建戰後日本的決心,但民調反而沒有跟著他的指揮劍而起舞,內閣支持率不斷下降,從當初的平均70%,下降到目前的30%左右。
《朝日新聞》的最新民調還顯示,支援率已跌破28%,不支持率則上升至48%。近半數人不支持的內閣,這還是“人氣不佳”的森喜朗內閣以來的事。
若說民調對安倍有偏見也非事實。雖說《朝日新聞》民調支持率2月份已跌至37%,但隨著安倍修正其前輩小泉的“遠交近攻”敵視鄰國的亞洲外交政策,開始主動與中韓改善外交關係之後,民調即刻給他應有的評價,即從3月份開始出現了回彈,4月、5月都在上升,終於回到了44%的一般水準。只是好景不長,民眾的視線又從外交回到現實的民生問題,支持率又持續滑坡。
文章指出,安倍政權與小泉政權的最大差異,是小泉被外交扣分,安倍則因外交而得分。只是後者的效應很短暫,內政的效應還是影響著全局。
參議院選舉的到來,雖然其政治意義是信任投票多於政權的改變,甚至只是個“中間選舉”性質,但過去的選舉說明,它雖不足以改變一個掌權政黨,卻有能力改變首相的地位。因為,參議院有242個議席,每三年改選半數,即121個議席。執政聯盟要在參議院維持多數,這次必須能維持64個以上的議席。假設公明黨的13個議席不變,自民黨至少也得守住其中51席。但以現在的民調趨勢來看,自民黨不僅沒有選舉獲勝的把握,遇上滑鐵盧的機率還是極高。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