CNML格式】 【 】 【打 印】 
【 第1頁 第2頁 第3頁 】 
掃描二維碼訪問中評網移動版 布热津斯基:动荡时代的战略不安全感 掃描二維碼訪問中評社微信
http://www.CRNTT.com   2017-01-03 09:42:40


(来源:网络)
  中評社北京1月3日電/国际社会在错愕中走过了2016年,2017年仍充满不确定性。今天的世界很可能是冷战结束以来共识最少的,误解、刚愎自用比比皆是。环球时报国际论坛版推出“国际争鸣”栏目,邀请中外知名学者撰文发声,他们的观点不仅多元,有时甚至与我们的看法对立。所有这些文章都不代表本报立场。我们希望这种呈现能夠得到理解,产生建设性。

  自从大约70年前上次世界大战结束以来,国际和平就一直靠核弹威胁维持著。因其具有独一无二和单方面毁灭世界的能力,核弹从根本上改变了国际政治现实。不过,随著更多国家发展出类似的破坏能力,它对维持全球稳定的作用下降。

  美国对核武器的垄断持续了不到十年,震慑作用到20世纪50年代中期就减弱了。尽管如此,美国拥有核武器这个现实,仍足以有效对抗了20世纪40年代苏联为迫使美国从柏林撤军而实施的地面封锁;20世纪60年代早期,美国又成功使苏联撤除了其在古巴部署的核导弹。

  不过,古巴导弹危机的最终解決与其说是单边胜利,不如说是两个超级大国由於相互威胁和为在政治上保全面子而彼此妥协的结果。美国除了不得不公开承诺绝不入侵古巴,还在私底下同意从土耳其撤走“木星”导弹。

  事实上,在核武器被引入国际事务20多年后,美国不得不越来越多地顾及苏联的关切,因为核武器虽然的确对维护和平有所贡献,但它们在引发战争方面具备同等潛力。无论如何,冷战初期美苏对核武器准专有性的占有,赋予了这两个超级大国在分担全球责任时的独特地位。在这种责任下,双方都了解对方,都不愿製造可能引起双方共同災难的对抗。

  再往后,大国之间持续不断的意志较量危害了全球稳定,但並没有导致需要动用核武器。而美国因对核武器不再拥有战略垄断,开始寻求从别处製造优势,尤其是与邓小平领导下的共产主义中国开展和平合作。20世纪80年代,美中两国甚至心照不宣地联手,增加苏联入侵阿富汗的成本,最终让侵略徒劳无益,但又一点也没製造滑向核战争的危险。

  20世纪90年代至21世纪初,全球力量基本格局发生根本改变。美国和俄罗斯仍是主要对手,但拥有较少数量核武器的中国正在远东日益壮大起来。尽管中美关系没有发展成广泛性的同盟,但有选择地、有时是秘密地进行一些合作成为两国的特征之一。

  因此,全球力量格局中的三个主要利益攸关方都不太倾向于诉诸核挑衅。但是如果美国、中国和俄罗斯要想避免根本性的冲突,就必须让谨慎和合作主导它们之间的关系。

  对俄罗斯来说,地区局势变得愈发艰难。非俄罗斯的前苏联加盟共和国现在都公开強调自己的国家独立,拒绝加入任何可能唤起对前苏联回忆的体系。中亚地区的前加盟共和国——大部分都信仰伊斯兰教,決心将最初的名义上的独立,转化为真正的国家地位。像乌克兰和白俄罗斯这样的斯拉夫和信奉俄罗斯东正教的国家也怀抱这种強烈愿望,都寻求独立的国家地位,拥有属于本国的国旗、武装部队,並与欧洲建立更密切的联系。

  同时,中国为了打开通往欧洲的商业通道而对中亚进行的战略渗透,也会使俄罗斯对前苏联时期东部区域的经济控制大为减弱。中俄因历史宿怨而对对方意图有所猜疑,但目前的中俄关系为北京暂时提供了更具吸引力的选项。然而中国在中亚雄心勃勃的“一带一路”倡议仍使莫斯科有点不安,让沿线国家缓步推进中国这项旨在通往欧洲的商业拓展规划。
 


【 第1頁 第2頁 第3頁 】 


CNML格式】 【 】 【打 印】 

 相關新聞: