日前有媒體引述菲律賓勞動就業部門發表的一份報告稱,中國打算聘請菲律賓家政服務人員前往上海、廈門等五個大城市就業,并承諾給予這些菲傭10萬比索(約合人民幣1.3萬元)的月薪。中國駐菲律賓大使館表示,目前尚未得到這個消息。根據中國相關法律規定,個人及家庭不允許雇傭外籍勞工。記者調查發現,目前內地有不少未取得合法身份的菲傭,其工資普遍高於國內保姆,月薪大約在7000至8000元之間。在薪水之外,雇主還需要額外支付相當於一個月工資的中介費。有中介人員承認,雇傭菲傭存在菲傭“跑路”及被遣返的風險。
網上對於此條新聞的反應,集中表現為兩個方面,一是傳說中的1.3萬元月薪,比國內許多研究機構和大學的博士、博士後、年青講師的收入都高得多,不少同胞表示願意辭工做“菲傭”,價錢方面好商量。二是關注引入菲傭,可能對國內原有的家政市場格局造成的衝擊。喜的方面是,有了外來者參與競爭,國內那些價高服務差的家政工就面臨淘汰出局的危險。憂的方面是,外來人搶飯碗,會不會對本地人口就業帶來負面影響?
目前“引進菲傭”尚處於傳聞階段,談論影響和後果為時過早。過去大家生活水平不高,國家對外國人就業的限制也多,幾乎不可能接觸到普通的外籍工人。我記得十多年前第一次去香港,周日在中環、尖沙咀一帶見到許多席地而坐的“姐姐仔”,一問才知是菲傭聚會。因為負擔不起昂貴的餐廳消費,聚會者常常自己帶午餐,邊吃邊聊,過往行人對此早已習以為常。好心的香港朋友感慨,這些菲傭平時工作辛苦,放假卻連一個像樣的聚會地點也沒有。
上世紀70年代末80年代初香港經濟起飛,雇傭外籍家政工成為新潮流。外勞協助家庭處理家務,讓家庭主婦得以從照顧小孩和老人的繁重雜務中抽身,有機會進入薪資更高的勞動力市場,可以說,菲傭的引入極大釋放了本地婦女的勞動力。到目前,香港已發展起相當完備的雇傭制度,以保障外勞待遇。比如中介機構由政府發放牌照,為每一位受聘的菲傭建檔,規定最低工資等。內地的跨國家政業尚未起步,假如今後真的成事,我想比起1.3萬元月薪這樣的噱頭,更重要的是勞動法規方面的配套跟進。我看到2012年《南方周末》曾報道,上海有雇主突然降低家裡菲傭的月薪。外來家政工地位脆弱,待遇遭遇如何,受許多複雜因素的影響,出台相關政策必須審慎。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