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打 印】 
【 第1頁 第2頁 第3頁 第4頁 第5頁 第6頁 第7頁 第8頁 第9頁 第10頁 第11頁 第12頁 第13頁 第14頁 】 
黃光國:五四意識形態的百年反思
http://www.CRNTT.com   2022-06-19 00:13:28


費孝通曾提出“差序格局”的理念,用以描述二十世紀初期中國農村的社會結構。
  中評社香港6月19日電/台灣大學心理學系榮譽教授黃光國在中評智庫基金會主辦的《中國評論》月刊5月號發表專文《五四意識形態的百年反思》,作者從中國著名社會學家費孝通一生思想的轉折作為切入點,反思“五四意識形態”對於中國知識分子的影響。本文的主要論點是:中國文化系統源自於《易經》,西方文化則是源自於《聖經》和希臘哲學,這是兩種截然不同的文化系統。五四時期主張“全盤西化”或“現代化”的知識分子反對中國傳統文化,對西方文化系統其實也衹是一知半解,因此很容易陷入“雙重邊緣化”的危機。港台新儒家雖然盡心竭力想要維護中華文化傳統,但如果未能妥善把握這兩個文化系統的分際,仍然可能使新儒家第三期的擴展遇到瓶頸,而難以為繼。文章內容如下:

  本文主張:破解“雙重邊緣化”困境,建立華人本土社會科學的上策是:對於中國文化系統,最少要能把握儒家“道統”的“演化系譜”;對於西方文化傳統,則必須要能夠理解科學哲學的演化系譜。

  一、 費孝通的世紀反思

  費孝通(1910-2005)是江蘇吳江人,也是最早揚名於國際的第一代華人社會學家。他曾提出“差序格局”的理念,用以描述二十世紀初期中國農村的社會結構(費孝通,1948)。他認為:西方個人主義社會中的個人,像是一枝枝的木柴,他們的社會組織將他們綁在一起,成為一捆捆的木柴。中國社會的結構好像是一塊石頭丟在水面上所發生的一圈圈推出去的波紋。每個人都是他社會影響所推出去的圈子的中心,而跟圈子所推及的波紋發生聯繫。這個像蜘蛛網的網絡,有一個中心,就是“自己”。“這個富於伸縮性的網絡,隨時隨地都是以‘自己’作為中心,這並不是個人主義,而是自我主義”,“我們所有的是自我主義,是一切價值以‘己’作為中心的主義”。

  費氏有關“差序格局”的概念雖然指出了中西文明的根本差異,而經常為華人社會學家所引用,但究其本質不過是一種比喻而已,並不是“含攝文化的理論”。它反映出十九世紀末期,西方人類學者對於非西方文化的基本心態。 


【 第1頁 第2頁 第3頁 第4頁 第5頁 第6頁 第7頁 第8頁 第9頁 第10頁 第11頁 第12頁 第13頁 第14頁 】 


掃描二維碼訪問中評網移動版 】 【打 印掃描二維碼訪問中評社微信  

 相關新聞: