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的位置:首頁 ->> 評論文章 】 【打 印
【 第1頁 第2頁 第3頁 第4頁 第5頁 】 
周瑞金:新社會階層有強烈的改革衝動

http://www.CRNTT.com   2009-03-18 10:09:21  


 
“新意見階層”是改革最可依靠的民間輿論力量

  有人說2007年是網絡公共元年,那麼剛剛過去的2008年,冠之以“中國網民年”並不過分。

  民間“新意見階層”在網上的崛起,是近幾年來自然災害和人為事故頻發、社會矛盾加劇的情況下,中國社會一抹難得的亮色。中國網民憂國憂民的視線,鎖定了諸多事關重大公共決策的事件。在網民和媒體有意無意地聯手下,疏通了張揚社會公平正義的理性解決渠道。

  有了網上的意見表達渠道,中國公眾參政議政的聲音,5000年來從未像今天這樣嘹亮;中國網民推動民主政治進程的力量,從未像今天表現得這樣醒目;各級政府對網絡輿情的重視,也從未像今天這樣焦渴——胡錦濤被人民網評為2008年度“強國論壇”最佳嘉賓。網民之於推進政治文明的積極意義,終獲決策層的正面肯定。這是一個意味深長的場景,中國民意表達與最高決策層的思謀,開始走向合拍。關於“保障人民的知情權、參與權、表達權、監督權”,“堅持國家一切權力屬於人民,從各個層次、各個領域擴大公民有序政治參與”的官方表達,在網民群體得到了由衷的響應。

  現在,決策層已?清晰地感受到網絡龐大的民意力量。他們不再諱言樂於通過網絡了解民意。每年的“兩會”已成網民與中南海互動的良機。數十萬網民曾在網上以“我有問題問總理”等方式,共商國是。甚至可以說,網上汹湧的民意,在某種程度上左右著決策的決心與出台的時機,甚至影響到國際輿論對中國立場的研判。

  值得注意的是,在對中國民主政治的遐想中,一個13億人的大國,一直為紛紛擾擾的民間意見的表達渠道難以暢達所困擾。讓我們或許猝不及防,或許驚喜莫名的是,互聯網的出現,從技術層面輕而易舉地解決了這一問題。網絡來勢汹汹,鋪天蓋地,對某些抱殘守缺的管理者來說,是天字第一號的難題,因為它防不勝防,堵不勝堵。儘管管理者可以對媒體說“不”,但網民們卻如無數不在編的“記者”、“編輯”、“評論員”,實時更新著對任一事件的報道和評論。

  可以毫不誇張地說,這個“新意見階層”,是改革最可依靠的民間輿論力量。回顧這些年來,在官員問責制的建立、政府公開條例的問世、打擊權貴階層的腐敗等一系列政治文明進程中,都可鮮明地看到這一階層強有力的推動。 


 【 第1頁 第2頁 第3頁 第4頁 第5頁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