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的位置:首頁 ->> 評論文章 】 【打 印
【 第1頁 第2頁 】 
紫金礦業 為何屢犯不改

http://www.CRNTT.com   2010-07-21 10:31:30  


 
  其實,這在中國企業中非常普遍。《投資者報》近期的統計顯示,至去年末,全部A股上市公司中768家聘請了1599名前官員甚至現任官員為公司高管,占A股全部高管人數的5%。最重要的是,在1599人中,七成人“掛職不幹活”——擔任監事、非執行董事等“不幹活”職位的人數達74%。所以支付成本養官員,撐起一面保護傘,是許多企業的心聲,比起環保來,這才是必要成本。

  權力尋租對環境的強制破壞力

  一家企業,最大的算計就是成本收益帳,理論上,如果改善環保要支出的費用<購買“環境破環豁免權”的支出,那麼企業就會把錢投入到改善環保中。按陳景河的說法,改善環保“也就幾個億的投資”,這筆錢大概不會大於收買官員的支出,理論上紫金礦業應該選擇改善環保才對。然而事實恰恰相反,為什麼呢?因為收買成本是“剛性”的,是你必須掏的錢,既然這筆錢無論如何得掏,企業也就不會考慮收買和改善環保孰優孰劣了。所以即便是有心改善環保的企業,都會被這個剛性成本逼得只能選擇去破壞環境(直到媒體的曝光和民眾的聚焦把這個邏輯鏈打破)。關於這個問題的理論分析,可以看經濟學家周其仁的《把制度費用減下來》一文。

  另一原因是GDP政績 

  作為當地的GDP支柱,紫金礦業備受呵護

  上杭縣一位當地退休領導在接受記者採訪時曾經道出事情的根本:“問題根源在於當地政府的GDP指標和財政收入嚴重依賴紫金礦業,導致安全環保監管放任自流。”上杭縣本身的經濟結構非常單一, 2009年,紫金礦業對上杭全部財政收入貢獻達到近60%。上杭縣政府工作報告顯示,去年上杭縣財政收入6.85萬億元,比上一年增長11.7%。如果沒有紫金礦業,上杭縣會是到處求告的貧困縣,如今縣財政與個人的錢袋子都鼓了。在惟GDP與財政收入的背景下,紫金礦業成為一塊金字招牌。

  對於地方政府而言,GDP就是政績,所以不管是上杭縣政府還是紫金礦業其它分公司所在的地方政府,都不會跟自己的政績過不去,不會為了環保那點事兒就得罪自己的“財神爺”。所以,我們可以看到,即使是現在,地方政府也一樣在幫助紫金礦業度過難關,根據新華社的數據,當地漁民的損失是378萬斤魚,可是地方政府卻否認了這一數字,給出的數字是58萬斤,兩者之間相差巨大。


  結 語:沱江、鬆花江、太湖,再到如今哭泣的汀江,一系列的污染事故讓人觸目驚心又似乎無可奈何,當事企業一個個都活得很滋潤呢。只要官商勾結的權力尋租還在,地方繼續給企業兜售“環境破壞豁免權”,這樣的慘痛教訓就會不斷上演。

  (來源:騰訊評論《今日話題》2010年7月21日)


 【 第1頁 第2頁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