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的位置:首頁 ->> 評論文章 】 【打 印
【 第1頁 第2頁 第3頁 第4頁 第5頁 】 
陳文茜的80年代和韓寒的10年代

http://www.CRNTT.com   2010-08-09 12:37:42  


 
  韓寒的10年代 

  在新世紀的10年代里,80後、90後在制度化的中小學和大學教育環境中成長,早就學會了偽飾、頑世,既會靠攏組織,說電視腔,喊喊口號,也會做離心分子,嘲諷口號。在更多的時間里,他們更願意沉溺於青春期的種種樂趣,遠離嚴肅的社會問題,例如幾乎沒有大學生會像吳向宏博士那樣去追問國家政策導致資源錯配對大學生就業的負面影響,失業或隱性失業的大學生在人數上早已形成規模,但他們也沒有產生出自己在就業議題方面的壓力集團和代言人。當香港的大學生抗議教育政策和學費政策時,大陸的大學生還要靠他們的兄長輩和父輩來代言,包括要讓沒上過大學的韓寒來代言。對於80後、90後來說,韓寒在財富領域和社會領域都算得上是成功人士,更重要的是,韓寒掙錢、說話,都不必仰廟堂鼻息,有較大的自由度,這些都是這一代年輕人所渴望但又未必都能做得到的。 

  在社會言論運動方面,張鳴一句“現在的中國教授加起來對公眾的影響力趕不上一個韓寒”,讓韓寒成為社會言論運動的神器、鐘馗、孫大聖。這是運動中自然生成的一種技巧,人們把聲望和力量輸送、匯聚到到代言人韓寒那里,希望通過(或者利用)韓寒“硬頂上”,來達到“要幾大就有幾大”的傳播效應。這也相當於竪起一個叫作韓寒的雲梯,去攻打一座城堡。 

  這座神器當然也具有10年代的特征,儘管他在嚴肅議題上的發言不能偏離運動的政治正確軌道,但可以有一些無傷大雅的個人性格和癖好,偶爾粗鄙一下,情色一下,反而更受歡迎。他站在眾人壘起的金字塔的頂端,充當一個被寵愛的對象。韓寒其實是10年代中國年輕人的代表:有一點憤世嫉俗但不走極端,生活有多元化的目標,以嘲諷作為批判社會、批判生活的武器,只不過,他比他的同齡人更敢於逼近底線,也更善於戲弄那些底線。 

  韓寒固然擁有影響力,但這種力量其實是來自千千萬萬支持、力頂韓寒的人,這讓任何想限制韓寒說話或打壓韓寒言論的人都有所顧忌。所以不奇怪,即便是高官,即便是作協主席,都不得不對韓寒做出適當的恭維。韓寒語錄式的發言,雖然不夠深刻、不夠系統、不夠獨創,但在信息成為一種主要的大眾消費產品的10年代,這種火爆、調侃又極其草根立場的發言擁有很大的氣場。所以對於陳文茜,韓寒只需擺出“不和女生爭辯”的高姿態,韓粉軍團(其中不乏教授、作家)自然會去修理這個天不怕韓不怕的陳文茜。 


 【 第1頁 第2頁 第3頁 第4頁 第5頁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