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的位置:首頁 ->> 評論文章 】 【打 印
【 第1頁 第2頁 第3頁 第4頁 第5頁 】 
孔子站在天安門

http://www.CRNTT.com   2011-01-16 10:43:42  


 
  其次是對外的需要。

  在中國的傳統文化符號中,沒有一個符號比孔子的國際知名度還高(忘記算上章子怡)。儒家在西方人眼中似乎已經成了中國人的宗教和思想歸宿。在天安門廣場立起孔子像,給世界看看,經濟上狂飆猛進的中國爭取文化正統的論述權,在全球推廣中華文化,抵抗西方文化侵略的決心,肯定也是題中之義。

  在今年的諾貝爾獎風波後,就有中國要辦“孔子和平獎”的新聞傳出,要和西方那個炸藥獎抗衡。

  談了這麼多,還是要剝開這些政治需要的外衣,究竟我們該怎麼看待孔子和儒學對現在的華人世界的價值?

  我贊成程益中先生的說法,“粗暴地把儒家文化污為禍國殃民的狗屎垃圾,或者簡單地把儒家文化吹成包醫百病的靈丹妙藥,都不是科學的成熟的態度。儒家文化如果和民主政治勾兌,就如同吃北海道小牛排時品嘗82年份拉菲,才子邂逅佳人;但是,如果儒家文化和獨裁政治摻合,那無異於吃手撕小鱉的同時吃上湯莧菜,嫖客遇到妓女。”

  可是,我們怎麼評價,那一生不改其志的孔子會在乎嗎?

  那千年前看盡大千世界的老人,應該總是微笑地看著潮起潮落,浪花淘盡英雄。無論面前的是秦皇漢武,還是孫中山毛澤東,他都只會淡淡地感嘆“逝者如斯夫!”(作者是早報網主編)
新聞鏈接:

天安門前竪孔子像 “孔子”是“工具”嗎?

2011-01-15 15:20:44  華聲在綫    

  文/楊家山

  有聖人,有偉人,但這個世界絕對不會有完人。

  我是六十年代人,經歷過七十年代的“批林批孔”。老外婆說,以前人人都要拜孔子,怎麼一下子就批他了,都死了那麼多年,幹嗎還批他?老外婆只是沒說“得饒人處且饒人”罷了。

  現在很多人都覺得這是一個“瘋狂”的年代,因為在這年代裡發生了無數所有朝代都未曾發生過的事。

  作為小學生,對孔子的所有概念都來自於老師的傳授,在我眼裡,孔子是一個“不勞而獲”者。理由是他居然不會分辨韭菜與大麥。諸如此類“克己複禮”、“學而優則仕”等等概念,只認識字怎麼寫,含義概不知道。

  要說孔子著實很無辜,都死了兩千多年,人們還要批他,醜化他,甚至很刻薄地罵他。

  假如不是當今社會掀起一股“國學”風,也許孔子也就淡化了。他的思想,即使有光芒也不會照射到一般人身上。

  如果說“瘋狂”,我想現如今社會相比六七十年代,要瘋狂過無數倍。社會瘋狂不在於眼前世界的五花八門,而在於人的思想。野馬再野,如果不是遇到大環境,它也是安靜的;列車是不會自己向前奔馳的,方向終究在人的手上。 


 【 第1頁 第2頁 第3頁 第4頁 第5頁 】 

相關新聞: