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的位置:首頁 ->> 評論文章 】 【打 印
【 第1頁 第2頁 第3頁 第4頁 第5頁 】 
孔子站在天安門

http://www.CRNTT.com   2011-01-16 10:43:42  


 
  姑且都屬於瘋狂吧。何況我們的歷史從來不缺乏瘋狂,而稀缺安靜。

  歷史也從來就沒讓人正視過,所有的重視只不過是被用來借鑒,古人雲,前人說,有時成了教條,有時成了規矩,似乎只有這樣才有說服力。輕則說服,重則還為法律依據。甚至還被賦予“道德”概念。於是乎,先人的思想順理成章成了“工具”。各取所需,斷章取義的更多。

  要說接受古人的經驗,原本就是歷史進步的一種方式,但是今人必須要有所總結。當“孔子進京”被人議論得紛紛飛揚時,我們是不是有所受啓發?為什麼孔子會讓人難以接受?難道孔子真的讓那麼多人所排斥?

  答案其實很簡單,我們的社會矛盾已經相當突出了。孔子的思想不可調和當今社會的矛盾,光芒自然頓失。

  焦點之一:追究社會公信力喪失的根源;

  焦點之二:歷史的道德標准與當今社會思想的融合;

  焦點之三:如何整理與重構民族的精神豐碑;

  焦點之四:不拘泥於某個時代解讀孔子的思想;

  ……

  只抱著單純的目的尊孔和反孔一樣無知。

  作為政府,在宣揚孔子思想的同時,必須要弄明白,為什麼要宣揚孔子。社會大同大和的前提是這個社會本身是不是具有這樣的實質。當很多民生問題遭遇顛覆,人們打內心裡感到不和不同時,寄希望於孔子來撫慰人們的內心,只能適得其反;盲目地崇拜孔子,認為只有在孔子像面前鞠躬行禮會受到孔子的保佑,固然也是荒唐,因為鞠躬者是否明白孔子的思想也不一定……

  擺放一尊孔子像實在太簡單不過了。但社會要做到和諧,又是何等的的容易。

  “孔子進京”成為人們熱議的話題,從某種程度上來看,正好折射出人們的心理。 


 【 第1頁 第2頁 第3頁 第4頁 第5頁 】 

相關新聞: