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的位置:首頁 ->> 評論文章 】 【打 印
【 第1頁 第2頁 第3頁 第4頁 】 
“滿洲開拓團”究竟是怎麼一回事?

http://www.CRNTT.com   2011-08-12 14:31:29  


原“開拓團碑”位置
“開拓團碑”已經不見蹤影
  中評社北京8月12日訊/7月下旬,黑龍江省方正縣投入幾十萬人民幣剛剛建好的“日本開拓團民亡者名錄牆”日前在群眾的抗議聲中轟然倒下了。但圍繞著這座本不該出現的名錄牆的討論不會就此停止,這其中不乏為方正縣抱不平者,如有人撰文指出:“方正縣不過是給已有48年歷史的日本人公墓立了一塊名錄牆”,並認為這些日本人並非日軍,無論開拓團是什麼性質,他們也是日本侵華戰爭的受害者。“滿洲開拓團”究竟是怎麼一回事?新加坡聯合早報日前登載學者李傑瓊的文章對此進行了解析。

  “開拓團”究竟是什麼?無疑成為了釐清問題和判斷是非的關鍵。筆者手邊恰好有兩本由日本學者和知識人編撰的書籍,對“開拓團”誕生的背景、過程、角色定位及其性質做出了很好的梳理,一本是出版於1976年的學術論文集《日本帝國主義下的滿洲移民》,另一本是出版於1979年的《滿洲武裝移民》。這裡所指的“滿洲移民”或者“滿洲武裝移民”是九一八事變後,在關東軍的主導下,由關東軍和拓務省共同推進,將日本國內大量沒有土地耕種的貧農和農村無業者有計劃地逐步移住到“滿洲”(日本對中國東北殖民地的稱呼)的“國策移住民”。為了更好體現“滿洲開拓”的意義,1939年7月,日本官方在制定新的移民國策大綱時,用“開拓民”取代了“移民”這個“語感不夠強烈”的舊稱,“移民團”也隨之改稱為“開拓團”。

“武裝移民”緣何誕生?

  自明治末期到九一八事變前,曾有1000名左右的日本農民移住到中國東北地區,但這些移住民多是“經濟移民”,與1932年至1945年間的移住民在性質和數量上均有明顯差異。九一八事變後,東北三省徹底淪為日本的殖民地,此前日本冀圖通過《對華二十一條》獲得但未如願實現的“土地商租權”(即日本人可從中國人手中租賃或購買土地的權益)問題也隨之解決,這是此後“滿洲移民”得以實施的先決條件和有力保障。 


【 第1頁 第2頁 第3頁 第4頁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