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的位置:首頁 ->> 評論文章 】 【打 印
【 第1頁 第2頁 第3頁 】 
中國通脹形成的五大深層機理

http://www.CRNTT.com   2011-08-19 08:29:28  


 
  第四,經濟發展中的壟斷體制,在中國已經成為推高物價水平的很重要的常態性機制。一是國有壟斷工商企業推高價格水平。如石油企業,國際油價走高時,迅速提高價格,而當走低時,則遲遲不降低價格;電信網絡提供的是世界上價格最昂貴的服務,而且各種收費陷阱很多;城市出租汽車公司,一方面,向司機收取日益增加的高額份錢,另一方面,在油價上升時,則迫使政府提高出租運營價格,轉嫁給消費者等等。壟斷企業利用的是政府提供的廉價資源,象徵性地交點礦產和空間資源稅,交很少的利潤,而向消費者提供的是越來越昂貴的產品和服務。

  二是國有金融壟斷方式也成為推動價格上漲的重要因素。由於中國銀行體系高度集中壟斷,從儲戶手中以較低的利息水平獲得資金,再以較高的利差利息投放給國有企業,雖然從儲戶手中拿來了低利息的資金,但是並沒有低利差貸給國有企業,發揮拉低物價的作用;而存貸利差形成的巨額利潤,在金融體系中分配,高工資水平形成對市場的購買力衝擊;由於幾乎不向小型和微型企業貸款,高度集中的銀行體系一旦收縮銀根,就會造成社會資金的全面緊張,使小型和微型企業民間借貸融資利息率從平常的年40%左右,上升到60%,甚至100%,財務費用進入生產成本,推高整個供給的價格水平。

  三是政府土地出讓、經營性交通收費等行政和特許壟斷,不斷推高地價房價和運輸價格水平。實行土地計劃行政性分配,政府一家行政性出讓土地,通過招拍掛,多家競爭,價高者得,價低時流拍不賣,七十年租金一次收來,地方政府的土地財政,成為強勁推動地價、進而推動房價越來越高的內在機制。實行國有和政府壟斷,在現代國家中,往往是為了社會利益,為了承擔更多的社會責任。而在中國,卻成了謀取壟斷集團和地方政府利益、推動價格水平上升的機制。在中國特別許可的體制下,壟斷行業在相當程度上用的是國家價格低廉、甚至無償的資源,而向居民生產和供給的卻是價格高昂的產品和服務。

  第五,國民收入分配及支出由政府主導,也是物價水平容易上漲的重要原因。2010年,政府實際的全部收入占GDP的34%左右,政府行政公務開支占全部支出的37%左右。從國民收入分配看,從上世紀90年代中期開始,財政收入增長速度幾乎年年是居民收入增長速度的兩倍到3倍。任何一個有數學常識的人都知道,這樣的結果必然是:居民收入在國民收入中的比例會越來越低,政府分配的會越來越多。大部分勞動者收入用於消費後,要從事生產和服務,再形成供給。而政府消費那部分加大了社會需求,卻不會形成任何供給。政府收入中偏好投資的機制,也不會形成未來的供給,而且會使得近期投資需求加大。因此,國民收入分配偏向於政府,政府的行政公務消費,特別是“三公”消費,以及後來不形成直接生產能力的大樓、廣場等投資,包括不形成直接收益的基礎設施投資(如果過大過多),都是導致經濟過熱和通貨膨脹的重要因素。


 【 第1頁 第2頁 第3頁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