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的位置:首頁 ->> 評論文章 】 【打 印
【 第1頁 第2頁 第3頁 第4頁 第5頁 第6頁 第7頁 】 
秦輝:辛亥之變的價值觀基礎

http://www.CRNTT.com   2011-09-01 14:45:17  


 
  只要不是談國際關係,也不與反侵略相矛盾,要講內政講治國,用他們的詞兒,人家比你民主,用我們的詞兒,人家也比你仁義。就是談孔孟之道,人家那“天下為公”也比你那“天下為家”更合乎“三代聖賢之遺意”。不要說進步者,就是當時的“極端保守”派,除了倭仁、徐桐這類閉目塞聽從不涉洋者外,私下也都是類似的觀點。參劾郭嵩燾為“漢奸”的劉錫鴻、把留美幼童之事搞黃了的陳蘭彬等,無論他們公開場合怎麼昧著良心胡說,私下都講人家仁義,我們不及。

  老實說,這些“極端保守者”對英國的這種私下讚賞,比今天一些自由主義者被批評為“民主浪漫主義”、“自由烏托邦”的言論都只有過之而無不及。不是嗎?劉錫鴻私下對英國的社會福利事業可以說是贊不絕口,而今天的不少自由主義者還是很喜歡批判那裡的“福利國家病”的。

  當然,無論當年還是今天,這裡說的都是內政,即使是“禮儀之邦”,如果來侵略我們,那我們反侵略也是不能含糊的。但是很明顯,人家在國內就是做得比“我大清”仁義。不論什麼話語,你講到天上,也不能把惡的講成善的,黑的講成白的。這就是“人同此心,心同此理”。

  晚清就是在這樣的氛圍中走向了辛亥的。


 【 第1頁 第2頁 第3頁 第4頁 第5頁 第6頁 第7頁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