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的位置:首頁 ->> 評論文章 】 【打 印
【 第1頁 第2頁 第3頁 】 
海外直接投資熱有必要適度降溫

http://www.CRNTT.com   2011-09-13 08:25:07  


持續過長時間的海外直接投資狂飈突進必然會帶來巨大風險
  中評社北京9月13日訊/中國對外直接投資再創新高。據商務部、國家統計局、國家外匯管理局9月6日聯合發布的對外直接投資統計公報,去年對外直接投資淨額(流量)為688.1億美元,同比增長21.7%,連續九年保持增長勢頭,年均增速高達49.9%,已超過日本(562.6億美元)、英國(110.2億美元)等老牌對外投資大國,躍居當年全球第五大對外直接投資母國,占全球當年流量的5.2%。

  上海證券報發表商務部國際貿易經濟合作研究院副研究員梅新育文章表示,為促進對外直接投資發展,中國政府在構建激勵性政策環境方面做出了巨大努力,中國投資也在越來越多的東道國得到歡迎,甚至在對中國投資懷有政治猜忌的某些發達國家,打開門戶迎接中國投資的呼聲也日益看漲。正因如此,目前有必要冷卻過度高漲的海外直接投資熱情,政府也有必要放慢出台新的對外直接投資鼓勵性政策步伐,因為持續過長時間的海外直接投資狂飆突進,必然會帶來巨大風險。另外,在對外直接投資發展目標定位中,也還存在不少誤解。

  比如,某些廣為流傳的對外直接投資目標就很不現實,這在資源投資中最為常見。據《2009年中國對外直接投資統計公報》,2009年末中國對外直接投資存量前六大行業依次為租賃和商務服務業(729.5億美元,29.7%)、金融業(459.9億美元,18.7%)、采礦業(405.8億美元,16.5%),而且正是采掘業海外投資大項目多。之所以如此,廣泛流傳的說法是這能保證中國進口資源供給的安全,並降低進口礦產的成本,但這種目標是不可能單純依靠對外直接投資實現的。假如外資企業可在東道國無約束地開展轉移定價操作,中國製造業企業確實可以通過投資上游資源環節降低其國內製造業部門的進口成本,把賬面利潤較多地保留在國內製造業部門,或是他們在境外避稅港設立的離岸公司賬上。但是,經過上世紀70年代爭取國際經濟新秩序的鬥爭,現在,但凡經濟社會發展達到一定水平的國家,普遍對其境內外資企業的轉移定價操作實施了程度不等的限制,經濟發展水平較高國家此種限制尤多。如近年中國企業投資澳大利亞礦山,東道國政府批準時幾乎都附加了一系列條件,其中重要的一條就是要求中國投資礦山在出口時須按國際市場價格銷售,不能人為操縱低價出售。 


【 第1頁 第2頁 第3頁 】 

相關新聞: